云南

不只是远方

更是一种生活的诗意

山水慢享 心灵栖息

在这里旅居成为一种

新的生活方式

一起走进8099999特别策划

——《旅居云南》

昆明的阳光总带着几分慵懒,穿过滇池畔的绿树,碎成金箔般的光斑落在昆明安宁一小区的枝头上,这里住着一位被邻里唤作“徐哥”的人,他本名徐贤湛,却早已习惯了这个比本名更亲切的称呼。34年前,他从浙江温州出发,像一只南迁的候鸟,循着春城的花香与暖风停驻在了彩云之南。



1991年的云南,尚未褪去边陲的质朴,却已悄然酝酿着时代的生机。初来乍到的徐哥,带着温州人特有的敏锐,在昆明街头巷尾嗅到了商机,他做起了窗帘生意,一针一线编织的不仅是遮光的布幔,更是一段与云南土地相连的命运。





在这里,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两人将家安在了昆明安宁。从此,小区楼宇间飘动的窗帘,成了他们扎根的注脚。

徐哥:“我早就听说了昆明是春城,其实我是慕名而来的,来这里以后我才突然感觉到这个是我想要的,是我想在的地方。特别是这边的自然环境,包括这边的人文气息,还有邻里关系,是种种原因让我决定留下来,把这里当第二故乡了,就没第三故乡了。云南人总体的淳朴让我留下来了,当然我媳妇是让我留下来最大的原因。”



在徐哥心里,春城不仅四季繁花,更重要的这里的人心都是暖的。他说,自从安家昆明之后,推窗望见的是绿荫如盖,开门碰见的是邻里相熟的烟火人间和点滴的温暖。



徐哥:“云南人很朴实、很淳朴,没有你我之分,没让我感到我是外地的,你是本地的这种感受,都把我当成自己人,所以我就很快融入这个大环境了。我最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半夜三更发烧了,这里有一个社区群,我在群里面发了一个信息,问谁家有没有发烧药,半夜三更了,好几个邻居就把退烧药送到我家,其实我很感动的。”



其实,不断夸赞云南人淳朴的徐哥,本身也是一位热心肠,小区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徐哥总会像春风般出现,以至于人送外号“徐村长”。

待社区成立之后,这位“编外村长”更是被居民们推选为社区副书记,昔日的热心肠终于成为能照亮万家的一盏明灯。



由于徐哥每年回老家过年,大伙还戏称他为“候鸟书记”。而在徐哥心里,他就像一粒被春城水土浸润的种子,落地、生根、抽枝散叶,他也在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旅人之所以会选择定居云南,可能正是因为这份温润人心的春城风土。



徐哥:“现在我又进入社区工作,感受更深了。因为比如说邻里间,比如说就医、送医,小到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大家邻居就像一家人一样都会相互帮忙,其实很多居民开始来的时候也是以旅居的方式,比如说是以旅游的方式来这里的,那来到这里以后就感受到这个整体的氛围,他们就定居在这里了。主要的还是在这里能感受到整个云南的这种民族特色,比如说饮食、文化各方面,他们才留下来。所以我现在老家都不想回了,准备也就定居在这里了,我偶尔回老家吃不到辣椒,还觉得不习惯了。”



从瓯江畔的生意人到滇池边的“候鸟书记”,徐哥的34年恰是无数旅居者的缩影。他们曾追逐四季如春的气候而来,却为这里的人情温热驻足。如今,徐哥这只“候鸟”不再迁徙,甚至越来越多的“徐哥”选择卸下行囊、扎根云南,将异乡写成故乡,就连徐哥的父母也打算迁居云南,让候鸟有巢可归。



徐哥:“他们肯定很喜欢的,我相信。他们偶尔也来过,现在决定了准备来了。在这里他说‘哎呀,比老家舒服,特别是气候,邻居这些又友好、又和蔼,和大家能相互帮忙’,这个也是导致他们准备要过来的一个原因。”



云南从不缺故事,它曾用滇池的风、西山的月留住过诗人的笔墨,而今又以市井巷陌的温情,将远方人酿成“本地人”。

徐哥的故事,是一封写给所有云南过客的邀请函:这里不止有气候的宜居,更有心灵的归处。当“旅居”变成“定居”,当“过客”成为“家人”,春城的实力,从来不止于天气!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