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最近在越剧《我的大观园》中饰演贾宝玉的演员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误称“贾宝玉是长子长孙”而引发争议。作为“红学”专家的苗怀明,因科普纠正这一错误却遭到网暴。“被各种问候祖宗十八代,铺天盖地的网暴,直到今天陈丽君致歉也没有停止。”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5月7日对媒体表示,这几天一直处在网暴漩涡中,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当一位红学教授因纠正一位越剧演员关于《红楼梦》的常识性错误而遭遇网络暴力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是否已经丧失了理性讨论的空间?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的遭遇绝非孤例,它折射出当下公共讨论领域的一种病态现象——情感宣泄取代理性思考,偶像崇拜压倒事实真相。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专业学者指出公众人物的知识性错误本应被视为一种建设性互动,而非”冒犯“或”挑衅“。然而,当这种正常的学术纠错行为引发大规模网络暴力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问题:我们的公共讨论环境正在经历怎样的异化?

事件的起因简单得近乎荒诞:越剧演员陈丽君在饰演贾宝玉后接受采访时误称”贾宝玉是长子长孙“,这一明显与《红楼梦》原著不符的说法被红学专家苗怀明教授指出。陈丽君随后大方致歉,表示”我们不是不能犯错,而是知错就改、知错会改“,这本应成为一段佳话——学者尽责维护学术准确度,演员谦逊接受指正,共同为公众树立了正确对待经典的态度。然而,事态发展却急转直下,苗教授遭到陈丽君粉丝的疯狂围攻,”被各种问候祖宗十八代,铺天盖地的网暴“。

这种反应暴露出当下社会一种危险的认知失调,粉丝将对偶像的情感依附凌驾于事实与理性之上。苗怀明教授在指出错误时态度温和,甚至明确表示”说错了也没必要抹黑“,展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理性与包容。而陈丽君的道歉同样诚恳得体,双方本已达成良性互动。

但部分粉丝却执意将这场正常的学术讨论扭曲为对偶像的”攻击“,进而对学者展开报复性网暴。这种行为的荒谬之处在于,它实际上伤害了他们声称要保护的偶像,陈丽君的诚恳道歉被粉丝的过激反应所冲淡,她的公众形象反而因此受损。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从科学家被明星粉丝围攻,到历史学者因纠正影视剧错误遭谩骂,类似的场景在近年来不断重演。饭圈文化的极端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暴力机制,任何对偶像哪怕是最温和、最善意的批评都会招致有组织的攻击。这种机制不仅伤害被攻击者,也反噬偶像本身,更严重侵蚀着社会理性讨论的基础。

粉丝对苗怀明教授的网暴行为,深层心理源于一种对”完美偶像“的病态追求。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偶像必须保持毫无瑕疵的形象,任何指出其错误的言行都被视为对其完美性的破坏,因而必须被”消灭“。这种认知闭合(cognitive closure)现象,即拒绝接受与既有信念相悖的信息,在饭圈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极端。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之所以成为经典文学形象,恰恰在于他的复杂性与真实性——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会犯错也会成长。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多维的人物。然而,当下粉丝对偶像的期待却与之相反,他们要求偶像必须完美无缺,这种期待本身就是反文学、反人性的。苗怀明教授指出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性错误,粉丝的反应却如同触碰了某种禁忌,这种过度敏感反映出饭圈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封闭的信仰体系,不容许任何”异端“存在。

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不仅限于娱乐领域。当社会形成一种”站队优先于求真“的风气时,公共讨论的质量必然下降。在气候变化、疫苗接种、历史认知等重要议题上,我们已经见证了情感与立场如何压倒事实与理性。苗教授被网暴事件虽小,却是这种社会病态的一个缩影,当人们不再根据事实本身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谁说的“来决定立场时,社会将失去通过理性对话解决问题的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