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方璐 周世玮

一个财会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干得了车间里的脏活累活吗?

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巍不仅干了,还干得不错——跨界24年,手握“合成石英玻璃用氢氧燃烧器”等多项专利,是业内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等荣誉称号……

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手站上舞台、收获掌声,这是湖北荆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来的生动局面。

2024年3月,湖北在全省选取17个产业工人集中的县(市、区)和20家重点企业,用一年时间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试点。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汉平原先进制造业高地,荆州抓机遇、创示范,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行动。

截至2024年末,荆州全市获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7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认定总量25.4万人。

技能等级自评: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

走进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蓬勃朝气扑面而来。

作为化工行业领军企业,华鲁恒升高学历外地年轻人占据相当大比例。“不少刚进公司的本科生,入职时担心遭遇职业发展‘天花板’,但看到可以从高级工到首席技师的晋升路径后,他们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华鲁恒升二期BDO项目培训员李召彬说。

华鲁恒升是湖北全省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试点企业,近两年,该公司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2024年10月,在江陵县总工会和人社局指导下,华鲁恒升获得化工总控、钳工、电工等7个工种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质,成为全县率先完成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的“头部企业”。

“纵向发展有‘八级工’,横向发展既能当工程师又能当管理人员。”江陵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积极试行互联互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推动管理和技术人员、技术和技能人员双向融合、有序转换。2024年,荆州市属国有企业选拔18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中层管理岗位,打破职业转换的“玻璃墙”。

2024年9月,湖北郢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被荆州市邮政局、市人社局认定为全市寄递物流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承担全市寄递物流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今年初,江陵县快递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举行,24名快递员参加了考试。

以点带面,全域推进。2024年,荆州全市新增备案评价机构17家,总数达81家,开展技能等级认定2.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7万人,1万多名职工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晋升技能等级。

架梯搭台铺路:送技能人才快速出道

6年,成为湖北省“荆楚工匠”;7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年,摘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床工孙野,不到10年从初出茅庐的大专生成长为主任技师。他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技能竞赛。

2012年,刚毕业的孙野在公司和师傅的鼓励下,参加湖北省数控技能大赛。最终斩获第5名、拿到银奖。

一次竞赛、一次历练,一次成长、一次蜕变。2015年再次参赛,孙野一举夺魁。

技能竞赛的杠杆效应,在生产线上加倍释放。13年间,孙野和同事们躬耕一线,一次次刷新行业记录,助推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拔节生长”。

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明涛年轻时也是竞赛场上的佼佼者,但如今他多以裁判员身份登场。从业27年的王明涛,经手的零件不计其数,面对年轻后辈提出的问题,总能将技术要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像王明涛这样的裁判,在荆州市技能大赛中比比皆是。名师传经送宝,让比赛不再局限于技艺的较量和名次的角逐,更让匠心火种代代相传。

目前,荆州市共创建280多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名师带高徒,释放人才“乘数效应”——

在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谭要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王秀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出1名荆州工匠、5名荆州能人、10名荆州技术能手;

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兴望创新工作室,多人获市级技能比赛冠军、市五一劳动奖章,7人取得高级工资格,创效金额达千万元……

“能级工资”协商:让“技能饭”吃得更香

2024年5月,监利市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里,一场有关2000多名职工切身利益的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发企业方和职工方热烈讨论。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是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104家。

从衣食住行到晋升通道,企业行政方与职工方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协商。在“技高者得高薪”的共识下,双方就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能级工资制度、职业保障制度、免费食宿等达成一致,并签订《监利市铝业行业集体合同》。

职工心安,企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2024年,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产值达80亿元,今年预期目标将超百亿元。

对唯思凌科公司总装车间主任惠国新来说,2024年同样收获满满:改进的机器为公司节省服务费50万元,手工打磨修配、研磨配做的关键部件,为公司创收500余万元。当年底,公司授予惠国新总裁嘉奖,奖励1万元。

通过健全完善技术工人薪酬分配制度,荆州240余家百人以上企业将薪酬待遇与技术技能、学历学位、荣誉贡献挂钩,让“技能饭”不仅端得牢、更吃得香。

“产业工人机会无限、大有可为。”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松滋市专场)示范宣讲活动上,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刘圆圆的一番话引起共鸣。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