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龙布林场与结对共建的龙庄村“场村共建”示范基地,近自然林下椴木灵芝培养棚一筒筒长满白色菌丝体的菌包,莹润饱满,村民们正在搬运灵芝菌包准备上山种植。这是当地创新推行“场村共建”模式,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林场以技术赋能乡村,乡村以资源反哺生态,携手走出一条“绿富共赢”的发展新路。

破局:从“生态孤岛”到“和谐共生”

“场村共建”模式是指安远县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种创新型合作模式。2022年,安远县推行“场村共建”行动,采取“林场+村集体+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场村共建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发展林下草珊瑚、灵芝等林下中草药。按照合作经营、收益分成的原则,国有林场、村集体、村民按照2:4:4的比例持股分红。

同时,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让林场技术员与村民结成“技术帮扶对子”,共同开发林下经济。塘村乡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赖世树感慨:“林场指导我们科学规划林下空间,现在每亩林地从过去的700元增长到8500元,真正把绿叶变成了‘金叶’。”

创新:林下生金激活“沉睡资源”

近年来,该县按照集体林地管辖分置的原则,在不改变集体所有权、稳定村民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引导村集体、村民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林场,由林场统一经营,村集体、村民分收益。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将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公益林(天然林)等非木质经营和获得补偿及入股、托管、合作收益的权利纳入林业经营收益权证登记管理范畴,拓展林地经营权权能,实现林业经营预期收益可流转、可融资。截至目前,该县收储集体林地4.59万亩。

依托林场科研团队,龙庄村量身打造“灵芝+阔叶林”立体种植模式。林场提供优质菌种、智能监测设备,指导村民在林间铺设自动喷灌系统;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GAP标准种植近自然林下椴木灵芝。这种“林场出技术、村集体出林地、农户出劳力”的协作机制,使灵芝存活率提升至95%,并经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检测41项指标全合格。据了解,塘村乡龙庄村近自然林下椴木灵芝菌包生产基地,年产灵芝菌包3.5万棒,灵芝6.8 吨,年收益达928 万元。

共赢: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绿色发展带来多重效益。龙布林场工程师廖远明算了一笔“生态账”:灵芝种植需要优质环境、水源和腐殖土层,倒逼村民自觉护林育林,近三年结对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2.3%,而林冠层的遮阴作用,又为灵芝创造了理想生长环境。更可喜的是,产业链延伸更让灵芝价值倍增——深加工制成的灵芝片、灵芝茶等产品,推动综合产值突破6728万元。村民赖传炎笑着说:“以前砍树卖钱提心吊胆,现在守着青山赚‘生态钱’,日子越过越踏实。”

如今,“场村共建”模式已在安远县全面推广,国有林场与40个行政村共建“联姻”营造林9.58万亩,培育林药林菌3.67万亩。共建村村集体经济增收870万元,近万名群众增收3600万元。这种以生态为底色、以共赢为纽带的创新实践,正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赖章强、刘锦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