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妈妈在北京帮带孙子10年#一上热搜,我没第一时间点进去。我以为这不过又是哪家星妈晒自家妈的“伟大母爱”,就跟晒包晒娃晒早餐一样,打一碗“亲情鸡汤”,煮一锅互联网同情。
结果我错了。
点进去才知道,黄圣依的妈妈,从东北漂到北京,整整十年,住在出租屋里,每天起早贪黑带孙子、做家务,晚上还给孩子洗脚搓泥,说白了就是——退休后继续无偿打工,还是那种包吃包住包干的“全职月嫂”。
我一边看一边抠墙皮:我不酸黄圣依,我酸我妈。
她也带娃,也是“自愿”的,也不领工资,但你说说,黄圣依她妈那叫“带孙子”,我妈这边已经是“半命换半口奶粉钱”了。黄妈至少住北京,我妈还得从农村赶地铁换高铁,一天三顿伺候完,还得收拾我老公换下的臭袜子。
更绝的是,节目组采访黄圣依妈妈:“你在北京住了十年,有没有家的感觉?”她愣了一下,说:“没有。”
好家伙,听得我鼻头一酸。一个在北京耗了十年青春、十年老年黄金时间的女人,说她“没有家的感觉”。
这不是一句委屈,是一句咒。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多少“外婆”是被高铁送上北上广的流动人口,是带着老年骨质疏松、面临更年期、却要一边跑幼儿园接送一边给女婿炒菜不放辣椒的活“免费保姆”。
不是她们不想过自己的人生,是她们的人生被“下一代的选择”悄悄吞掉了。
黄圣依在节目里哭了,说妈妈辛苦。我没哭,我只想喊一句:你哭什么?你有北京房子,你能在镜头前“感恩”妈妈,那你妈呢?她能不能在你家沙发上坐下吃顿不用她洗碗的晚饭?她能不能晚上打开卧室门不是为孩子擦屁股、洗校服?
感恩个屁。
感恩这种东西,嘴巴说说没用,你要真感恩,把她请回老家、请月嫂、把那十年还给她,把她的“我”还给她。
说白了,黄圣依妈妈的故事,戳穿了一个体面女人背后的“不体面”:你嫁得好,是你妈替你负重前行;你养得起孩子,是她帮你撑起第二人生的地基。
但她老了,她也累了,她也想“住在有家的地方”,不是你们北京的租来的三居室,是她自己能掌控生活节奏的地方,是她不需要早上六点被孩子叫醒的地方,是她可以坐着不动一下午不被说“你太懒了”的地方。
而不是你镜头里的“感动牌”。
别再美化什么“妈妈在北京帮带孙子十年”。这不是亲情,这是慢性剥削。打着“孝顺”和“代际亲密”的旗号,实则让她们在无声中老去,在热搜中被当成“励志女性”。
酸是因为不止黄妈一个人这样,臭是因为我们太多人都心知肚明,却没人肯承认。
别光拍她的辛苦,多拍她的褶子、她的沉默、她出门看北京车水马龙时的空洞眼神。
那是无数“黄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