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一书写过一句话:“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这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人到中年了,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年轻时,总觉得亲戚是血脉相连的依靠,是无论何时都能伸手拉你一把的人。
可到了中年后,经历过几次借钱的风波,才渐渐看清——有些亲情,表面是温暖的手,背后却藏着锋利的刀。
而借钱这件事,在亲戚之间是十分微妙的。
借了,可能收不回来;
不借,又怕伤了情分。
而那些深知“亲情绑架”之道的亲戚,他们往往能精准地戳中你的软肋,让你防不胜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年人在亲戚借钱时最容易遇到的三种套路。
01
“救急不救穷”背后的亲情绑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亲戚?
他们借钱时,总是声泪俱下,一口一个“我们是一家人”“是血浓于水”,可一旦钱到了他们手,后面他们就再也不提还钱的事了。
有时候我们开口去催,他们反而会倒打一耙:“我们都是亲戚,你怎么这么计较啊?”
以前我在农村时,村口里面老人们常说:“亲人之间借钱,钱没了,亲人也散了。”
那时候,我感觉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残酷,当时也不懂其中的道理,长大了才发现那是无数人用教训换来的真理。
给你们分享一个故事:
以前在我隔壁屋的一位梁叔,他年轻时工作非常努力,后面他也我们县城里面买了一套老房子,原本是留给他儿子结婚用的。
后来他儿子去了深圳工作去发展,那个老房子便一直空着。
我记得后面是过了五年还是六年,隔壁屋梁叔他的侄子,谈了一个女朋友非常漂亮,可他们准备结婚时,女方家里面却要求,必须在县城里得有房。
我记得有一天,他的侄子一家找上门来了,他的言辞非常恳切的说:“大伯,你看我们是一家人,您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先借给我结婚用,等我攒够钱了买房了后,一定还您。”
那时候梁叔心软了,他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子是从小就看着长大,又是亲戚关系的,便答应了下来
可过去了几年,他的侄子不仅没搬走,每次梁叔叔上门去问,他侄子都理直气壮地说:“您儿子又不回来住,这房子先给我们住怎么了?,等我买了房子一定会还给你的”
后来,梁叔因为身体不好生病了,需要做手术,他想把房子卖掉治病,可他侄子一家却翻脸了他侄子说:“您这是要逼死我们吗?哪有亲戚这么绝情的!”
最终啊,亲情在利益面前是脆弱如纸,后面梁叔只能走法律程序,可房子早已被住得破旧不堪,亲情也彻底断了。
作家莫言曾说:“不惊扰别人的宁静,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可很多时候在现实中,有些人恰恰是利用了你的善良,把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而面对这样的亲情绑架,往往守住自己的底线,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
02
披着“困难”外衣的贪婪算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些亲戚他们借钱,是专挑我们中年人的软肋下手。
他们不会一上来就狮子大开口的跟我们说,他们而是会先编造一个“可怜”的理由——或许是孩子上学、或许是家人生病、也或许是生意周转……让我们不忍去拒绝他们。
可是我们一旦借了第一次,他们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变成一个无底洞。
在我的农村里面有句老话,是这样子说的:“救重病可送钱,但救急事就等于养仇人。”
意思就是,真正的大病我们可以帮,但那些所谓的“急事”,往往他们只是一次次试探你底线的借口。
给你们分享我朋友的一个故事:
我朋友她的一位大伯,他在们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生意非常不错,日子过得也算宽裕。
可奇怪的是,他每隔几个月就去会找亲戚借钱,理由啊是五花八门的——
有时候说:“哎呀我儿子要交学费了,我现在手头紧,能不能借我两万,我下个月还你?”
有时候会说:“现在我老婆生病住院了,目前医药费还不够,能不能先借点给我应急?”
也有时候会说:“我现在店里面,需要进货缺了一点资金,能不能给我周转一下?,很快就还你。”
起初朋友家里面,和其他亲戚们看他确实也是困难,都愿意帮忙。
可后面时间一长,大家都发现不对劲了——我朋友他大伯,他每次借钱后,不仅不还,反而生活过得是越来越好,甚至还换上了新车。
后来亲戚们才知道啊,他根本就不是缺钱,而是习惯了“借”来的轻松。
最终,所有亲戚都寒了心,个个都说下次怎么说都不会借了,后来也是亲戚都没得做了。
文学家培根曾说:“人允许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身边人的晋升。”
大家想想有没有道理?
其实有一些亲戚,他们就是见不得我们过得好,总是想着在我们身上去捞一点好处。
而我们如果去面对这样的“哭穷式”借钱时,我们第一时间要学会去拒绝,这样子才是对自己余生的负责。
03
攀比与嫉妒催生的“吸血式”借款
很多时候,亲戚之间的攀比,有时候往往比陌生人还要可怕。
他们有些人,是一边炫耀豪车豪宅,一边转头就找你借钱;
有人见你日子过得好,便以“互助”之名索财。
这让我想起来罗素说的一句话:“乞丐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他们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而这一种借钱,在本质上他们不是真的缺钱,而是他们的嫉妒心在作怪。
给你们分享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远房表姐,她是她们家族里最“风光”的人,有时候朋友圈不是经常晒名牌包,就是经常晒自己在那个高档餐厅里面。
可奇怪的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她的亲戚借钱,理由总是说“有个稳赚的投资项目”。
当时,很多亲戚起初只是觉得,她现在这么有钱还愿意带大家赚钱,是好事。
可后来发现,她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拿去炒股了,最终导致全部钱血本无归。
更让人心寒的是,亲戚问她还钱时,她不仅不还钱,反而怪亲戚们“不帮衬”:“你们要是多借我点,我早就赚回来了!”
要知道当时,很多亲戚都是拿出来了家底啊,后来也是亲戚都没得做,现在那一位远房表姐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要知道真正的亲情,从来不是靠金钱维系的。
而中年人的智慧,在于看透“面子”不如“里子”。
守住底线,亲情才能长久
人到中年,亲情需要清醒的界限。
作家余秋雨曾说:“中年是对青年的告别,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
真正的亲情,从不是利益的捆绑,而是互相尊重的成全。
面对借钱套路,唯有学会“淡如水”的相处,才能让血脉不沦为枷锁,让余生少些悔恨。
愿我们都能在亲情中保持清醒,既不辜负真心,也不被套路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