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山阴县境东南隅,有村落名曰落雁,依山傍水处存一深潭,方圆二十余丈,终年雾气氤氲。此名曰镜月潭,虽草木茂盛,却流传一个可怕的传说。水中游水魈出没,已流传百年。
据《山阴风物考》载,此物形若垂髫童子,又名水猴子。通体生玄色长鬣,目赤如血,指爪锋若精钢。前清嘉庆年间,有一老妇赵氏失足坠潭, 次日浮尸出水,验之喉管尽断,脏腑俱空,自此镜月潭列为禁地。光绪二十七年,镇守使曾遣兵勇十数携火铳围猎,然入水者皆亡,事载县志灾异篇。
村中有个年轻人名叫李石牛,家传武艺,臂力过人。那失足坠潭的女子赵氏正是李石牛的母亲。自幼,李石牛便在山林间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为人更是正义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如今终于长大成人能有机会报仇雪恨,想到水魈在镜月潭兴风作浪,害死母亲、危害乡邻,李石牛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毅然决然地决定除掉这一祸害。
李石牛父亲劝他说:水魈又名水猴子、水鬼,形似三四岁孩童,浑身覆满滑腻黑毛,在水中游动时,毛发似水草般摇曳。其臂细长却力大无穷,指甲尖锐如刃,泛着森冷寒光。你奈何不了它。
李石牛却说道:“这孽畜生性凶残,害我母亲不说。它还常潜伏潭边,趁人畜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拖入水中,咬断喉咙,吸食鲜血,啃食内脏,手段残忍至极。如若不除,只会有更多人遭殃!我愿身先士卒,为百姓做一件好事!”
李石牛父亲劝说不了,便任由他去。
这天傍晚,冷风习习。李石牛手持一把锋利柴刀,这柴刀跟随他多年,刃口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他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向着镜月潭进发。每一步都坚实而笃定,势必要砍掉水猴子的头颅。
潭边寂静无声,唯有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李石牛站在潭边,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平静的潭面,随后深吸一口气,大声吼道:“你这恶贯满盈的东西,躲在水底算什么本事,有种出来与我一决高下!”吼声如雷,在潭边久久回荡,惊得潭边栖息的飞鸟扑腾着翅膀,惊恐逃离。
片刻之后,原本平静的潭水泛起层层涟漪,一只浑身湿漉漉的水猴子缓缓探出脑袋。它双眼血红如炬,透着阴森邪恶的光芒,犹如两团燃烧的鬼火。它呲着满嘴尖锐獠牙,发出低沉的咆哮,声音在寂静的潭边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场恶战不可避免,我要为母亲和乡亲们报仇,你无处可逃!”李石牛愤怒无比,双手紧握住柴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死死地盯着水猴子,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决绝,似要让这孽畜明白,今日便是它的死期。
水猴子被李石牛的挑衅激怒,如黑色闪电般从水中一跃而出,直扑向李石牛。李石牛反应迅速,侧身一闪,水猴子扑了个空,重重摔在地上。但它毫不迟疑,立刻伸出细长手臂,如钢鞭般抓向李石牛的脸庞。
李石牛只觉一股劲风扑面而来,他猛地向后仰身,几乎与地面平行,惊险地避开了这致命一击,脸上仍被水猴子的指甲划出几道血痕,鲜血顺着脸颊缓缓流下。
李石牛稳住身形,瞅准时机,大喝一声,挥动柴刀,带着千钧之力朝水猴子砍去。这一次,水猴子躲避不及,柴刀砍在它的手臂上,深深嵌入皮肉,黑色的污血汩汩流出。水猴子疼痛难忍,发出一声尖锐惨叫,叫声凄厉如夜枭悲啼。它恼羞成怒,双眼凶光毕露,不顾一切地抱住李石牛,转身一同坠入水中。
潭水瞬间将两人淹没,水面上溅起巨大水花。水下,李石牛与水猴子展开了殊死搏斗。水猴子凭借对水性的熟悉,身形灵动,不断用爪子抓挠李石牛。李石牛身上多处受伤,鲜血在水中弥漫开来,将周围染成一片血色。但他意志如钢,紧紧掐住水猴子脖子,任由水猴子将他身上挠的伤痕累累。当水猴子的前爪触碰到自己面颊之时,李石牛狠狠地咬住了水猴子的胳膊,毫不留情,也完全不顾自己被水呛和水猴子的挣扎。
不知过了多久,潭水渐渐恢复平静。村民们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眼神中满是担忧。突然,水面泛起一阵涟漪,李石牛和水猴子的身影缓缓浮现。只见李石牛双手仍旧死死地掐住水猴子的脖子,水猴子左臂被咬断,右臂的爪子深深嵌入他的身体,他们就这样僵持着,再也没有了动静。
村民们赶紧上前,将他们拉上岸。此时的李石牛和水猴子都已没了气息,但李石牛的脸上却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仿佛在告诉大家,他成功地完成了使命。村民们看着李石牛,眼中满是悲痛与敬佩。
就当大家以为李石牛断气之时,李石牛突然咳嗽几声,吐了几大口水。众人喜出望外,赶紧将他扶起,有人请郎中为他医治。几天之后,李石牛竟恢复过来。有人问他:“你当初怎么想的?为何想着跟水猴子同归于尽,难道你不怕吗?”
李石牛说道:“怕!可是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我怕了,不站出来,会有更多的家庭遭殃,那孽畜不知会害死多少人,所以我宁愿跟他同归于尽,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除掉它。”
众人听闻全都泪流满面的低下头,他们明白:遇到孽畜,总得有人站出来才行!
从那以后,镜月潭再没有水猴子作祟,恢复了往日的安宁。村民们为纪念李石牛的英勇,在潭边立了一块石碑,刻下他的事迹。李石牛除掉水猴子的故事,在落雁村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在面对邪恶时,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气。
关注我,明天的故事会更精彩!
本故事为纯原创民间故事,寓教于乐,旨在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所有情节根据民间口述整理而成。纯文学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讲理,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抄袭、侵权必究!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