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当下,一份被英国媒体曝光的俄罗斯“绝密文件”悄然震撼了国际舆论场。

这份高度机密的军事战略草案中,赫然列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计划:

一旦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全面战争,其优先打击目标,竟不是北约成员国本身,而是位于远东地区、与中国毗邻的两个海上国家......

历史的恩怨

要理解俄罗斯为何对北约如此警惕,必须从历史说起。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初衷是为了在二战后的西方阵营中建立集体防御机制,但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为应对苏联而生的。

当时,苏联被视为西方世界最大的威胁,而苏联也毫不掩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信任。这样一来,东西方阵营很快划清界限,世界被推入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之中。

为应对北约的压力,苏联于1955年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自此,欧洲形成了以北约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以华约为核心的东方阵营之间的全面对抗,双方不仅在军备上展开竞赛,还在全球多个地区通过代理人战争互相角力。


从柏林危机到古巴导弹危机,再到阿富汗战争,双方都曾几度逼近真正的战争边缘。

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随之瓦解,冷战似乎画上了句号。

俄罗斯原本以为,东西方的紧张局势会因此得到缓解,国际局势会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新阶段。

但事实却大相径庭。

北约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借着苏联解体的机会大举东扩。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北约相继吸纳了波兰、捷克、匈牙利、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几乎一步步逼到俄罗斯家门口。

2008年的格鲁吉亚冲突和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是俄方对北约东扩态度的明确回应。


尤其是克里米亚问题,成为俄西关系的转折点。

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国家随即对俄罗斯发起大规模制裁,俄方则开始加强自身军力和对外战略部署,重新塑造对西方的威慑力。

再往后,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将矛盾彻底激化。

乌克兰原本是俄西势力拉锯的前沿,如今却变成了全面对抗的战场。

北约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而俄罗斯则视这为北约“实质性参战”。

这种局面让俄罗斯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它认为自己正在被包围,必须要有所行动才能保住国家的战略安全底线。

英媒爆大瓜

今年年初,一则由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重磅消息在国际媒体圈迅速传开。

报道称,英国情报部门掌握了一批俄罗斯军方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起初只是内部的战略档案,却因某种不明原因被外泄,引发了各方高度关注。

令人震惊的是,这批文件中赫然包含一项极具争议性的军事设想:

一旦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全面战争,俄军的第一波打击对象,竟然不是北约成员本身,而是远在东亚的日本和韩国。

这批情报文件共有29份,编制时间跨度从2008年至2014年,内容集中在“如何应对俄罗斯东部边境可能面临的军事冲突”。


根据报道,俄方早在数年前就开始研判一旦欧洲方向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很可能会联合亚太盟友在俄东部制造“第二战场”,从而分散俄军主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因此,俄军在战略层面做出推演,一旦西线紧张局势升级至战争,东线就不能被动挨打,而应抢先出手,以“先发制人”方式摧毁美方在亚太的关键军事支点。

具体来看,文件中提到一项由图-160战略轰炸机执行的打击任务:飞机从俄罗斯本土起飞,携带最多12枚Kh-101远程巡航导弹,对日本三泽基地和奥尻岛上的关键雷达站进行精确打击。

根据俄方的模拟推演,该次打击的“成功率”被评估为高达85%,足以重创日本对北太平洋方向的情报预警体系。

俄罗斯之所以将日韩列为潜在打击目标,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北约的战略触角这些年不断东伸,早已不满足于在大西洋沿岸部署兵力,而是逐步将目光投向亚太地区。

美日、美韩之间的军事协作近年来呈现出“北约化”趋势,这种亚太版“北约雏形”的出现,必然引起莫斯科的强烈警觉。


第二,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不但在情报、后勤、军工上高度依赖美军体系,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对俄罗斯具有极大战略威胁。

一旦俄西线爆发战争,美军极有可能利用日韩境内的军事基地,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动远程打击或干扰俄军后勤线。

因此,在俄军眼中,日韩必须优先瘫痪。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与北约开战不仅意味着西线吃紧,东线同样有可能被点燃,而日韩则极有可能成为美国发动“次战场”的跳板。

俄军试图通过“先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削弱美日韩三方的协同能力,为自己争取战略缓冲期。

尽管这项爆料引发不小震动,但必须指出,目前俄方并没有任何针对日韩的军事部署升级行动,也没有官方就相关内容作出正面回应。

因此,《金融时报》披露的这一“预先打击”计划,更大的可能,仍是在纸面上进行的战略博弈罢了......

参考资料:

曝俄若与北约开战将首先进攻日韩——海峡网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