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超 西苑出版社

本文约3400,预计6.8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不到3个月,印刷4次,销量超2万套,销售码洋近千万!市场上汪曾祺作品竞争激烈,“汪曾祺文库本”系列如何靠差异化取胜?

2024年3月,“汪曾祺文库本”系列出版了。

这一年,不是出版的大年。经济下行背景下,纸质图书多在靠打折吸引读者的目光,文学类图书更是打折“重灾区”,上不了量的品种面临很大的亏损风险。我们的团队多年专注名家文学产品线的策划出版,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多个名家套系为读者提供一站式选择空间,同时单品的爆量带动了套系的长线销售。“汪曾祺文库本”系列的引入,是新的突破。


“汪曾祺文库本”系列,汪曾祺/著,金城出版社,2024年3月

编辑团队的坚守

汪曾祺作品的出版,竞争是很激烈的。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出版的相关图书在1000种左右,目前在动销的约有600种。这些动销品中,大部分是散文,出版方最爱用的书名是《人间草木》,约有70种。正因为这样的情形,很多出版机构误以为汪曾祺作品是公版。我们在调研时注意到一个现象,同质化虽然严重,但“汪迷”“汪粉”的群体也非常庞大,在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根据汪曾祺散文研发出的“汪菜”视频数量惊人,可见汪先生作品受到当下年轻群体的高度关注甚至追捧,开卷数据也证明了这样的判断。“内卷”、焦虑盛行的当下,大家更需要汪先生的“烟火气”“接地气”,这样的需要成为我们坚持做这套书的一个内驱动力。

尽管有这样的预判,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从历史经验看,定位不准,很可能全军覆没。我们买来《汪曾祺全集》和大量相关著作仔细分析文本,在圈子里小范围做了调研,最终认为出版汪曾祺作品集不会亏本。

这套书,最初定名是“汪曾祺精选集”,策划团队邀请了资深读者、研究者杨早先生进行编选,保证了选篇的专业性,文本上涵盖了小说、散文、戏剧、书信等。在编选取舍上,原则是选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据统计,汪先生一生大概写下约250万字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说,其余还有戏剧、诗歌、书信等。我们这套作品集除了没有收录诗歌,其余文体均有覆盖。从成书看,收录约70万字,包括47篇小说(《异秉》《受戒》《聊斋新义》)、116篇散文(《人间草木》《人间至味》《山河故人》《桃花源记》《自报家门》)、3部戏剧(《沙家浜》)、63封书信(《写信即是练笔》),可谓包罗宏富了。


除了杨早先生的编选助力,还有李建新先生的精心审定,汪曾祺之子汪朗先生专门撰写序言,编辑团队与编审老师不断沟通,增加校次,充分保证成书质量。如此多重保障,对“汪迷”“汪粉”来说,可谓妥妥的一大波福利。对这样一套“小全集”,我们打出的口号是:读汪曾祺,有这套集子就够了。

定调文库本

只有策划、编选、内容上的优势,还不够,如何让它在众多“汪曾祺作品集”中凸显出来?——我们选择了文库本。

文库本在德国和日本是很常见的图书形式,一般采用64开,最大的特点是小巧、方便携带、定价不高,如日本出版界著名的“新潮文库”。国内也有零星的文库本,如部分出版机构出版的日本文学作品集,但中国文学名家作品尚罕有使用这个开本的。

一番考察下来,我们觉得“汪曾祺作品集”有两个独特的气质很适合做成文库本:一是它的篇幅一般都不长,适合小开本的排版;二是读者众多,值得为他们做这样的尝试。读者喜爱汪曾祺作品的典雅又接地气,文库本将极大地增强这样的特性,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最重要的是,开本小、携带方便的文库本,适合当下阅读群体尤其是年轻读者,多场景下的读书需求——站着读、躺着读;通勤读、睡前读……


比如通勤读。比起常规开本,文库本更加适合通勤携带,每一册只有手机大小,随便放在包里的任意位置都可以;夏秋时节,尤其是女士,较小的背包或者衣服口袋均可轻松装入。再如长距离出差,带一本书,难免累赘,带来带去,总觉得是个负担,但带“汪曾祺文库本”系列任意一册,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更如日常,带一本书在公交、地铁上读,上下班高峰,人多,空间有限,一本32开、16开本的图书,如果没有座位,长时间捧着会比较累,打开书的空间也受到很大限制,但“汪曾祺文库本”系列可以摆脱这样的限制——手机大小,比大部分手机要轻便,单手拿不会累,也大概率不必担心书被挤掉。每一册7万字左右的文字量,充分满足多场景需要。

比如睡前读。我们的读书姿势常常是躺平举着读或者斜靠着捧读书本,我在写文案的时候用了一句话:躺床上读“汪曾祺文库本”系列,打瞌睡砸在脸上不会很疼。

整体编选上,我们将每一册书加了编号,1~10分别为《异秉》《受戒》《聊斋新义》《人间草木》《人间至味》《山河故人》《桃花源记》《自报家门》《沙家浜》《写信即是练笔》;先小说,再散文,再戏剧和书信。编号的目的,一是为出版套装作准备,二是提示读者这是一个文集,套系标识更方便读者购买。

这些细节,定会给读者带去莫大的便利,也弥补了“汪曾祺作品集”新品缺乏特点的不足。

好的产品,终会被人看到

2024年3月,初春,“汪曾祺文库本”系列上市了。

首批上架的都是单书单号,首印5000册。从销售策略上,单册的市场风险更小,我们以单册检验前期策划的精准性。从当年的销售情况看,10个单册销售不均衡,最受欢迎的依然是大众熟知的《人间草木》《人间至味》等品种。同时,“文库本”较有新意,售价较低,更容易成为读者购书首选。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套书中《自报家门》《桃花源记》《沙家浜》《写信即是练笔》这4本独家品种,《自报家门》很受欢迎。它是自传作品集,收录了19篇文章,汪老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以及在云南“西南联大”的七年时光和在河北张家口下放劳动四年的经历。

结合这套书的优势和独有卖点,发行营销团队及时总结市场反馈,采用10本自组套的形式进行打包销售。营销编辑联系、拓新多家平台及主播,重点讲解“汪曾祺文库本”系列的主打优势,不断推演销售策略、比对佣金比例,希望能有达人推荐。但汪曾祺作品版本众多,在与很多达人沟通时,对方普遍会选择佣金高、性价比高的版本,即便我们这套书有独特性,在达人选品方面也难以体现出优势。

在与达人建联的过程中,我们与读书博主“范大山”团队建立了联系,起初只是寄送样书、等反馈,以为会像之前联系的达人一样不了了之。但几个月后,“范大山”团队回复,希望能推荐这套“汪曾祺文库本”系列。经过多轮的反复沟通,磨合带货方案,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出版“范大山独家定制版”进行宣传带货。

签订宣推协议之前,“范大山”团队对“汪曾祺文库本”系列做了很多市场调研工作,分析了市面几乎所有已出版的品种,比对了我们的内容优势,最终确认了这套书。“范大山”老师本人,多次在镜头前表达对汪曾祺先生作品的喜爱,针对这套书的宣推做了充足的准备,准备了6万余字的推荐内容。这份用心,让编辑团队十分感动,我们的坚守是值得的。经过多轮沟通,最终敲定了产品形态,定制“独家函套盒”,可以让读者案头有个文库本小书柜。同时,为了保证图书品质,在运输中免受磕碰,我们还定制了加厚的瓦楞板包装箱,箱子内填充了减震珍珠棉用以加固。

这一番准备过后,“范大山独家定制版”于2025年1月4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平台上线销售,销售堪称火爆——24小时销量超5000套;当月销售1万套。“范大山”视频号点赞收藏超10万,小号发布的视频切片,也突然爆了。不到3个月,印刷4次,销量超2万套,销售码洋近千万,视频号评论数超1.6万条。


如此快速的出货,让我们的印刷单位有点应付不过来。这套书10个单册,因为开本小,印装难度是比较大的,所用纸张需专门定制,加上春节放假,印厂的工人师傅休假等原因,我们的图书出现了短暂的缺货,各部门同事积极应对,一方面开通线上预售模式,另一方面营销部门会同编辑团队耐心给读者做解释工作,及时解决大家的购书问题。

这个良好的局面,一是因为编辑与营销部门的密切沟通、配合,并与主播团队协调做好视频切片投放节点;二是有赖于“范大山”粉丝、汪曾祺先生粉丝的黏性。同时,读者的好评对增强粉丝黏性亦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款成功的图书产品,如果没有作者高质量的文稿、扎实的内容策划、编辑团队的精心审校、发行营销团队的积极配合,以及博主真诚用心的分享推荐,没有各方积极配合、沟通协调,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