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廷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研究员张传捷

特朗普2.0时代,虽然美国政策转向,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仍将延续。我国在争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话语权、新能源企业发展、油气资源进口等方面迎来机遇,我国既应抢未来、坚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又应稳当下、充分发挥煤油气作用稳能源价格保能源安全。金融机构应坚定服务国家绿色发展大局,同时努力保持经营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特朗普2.0时代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仍将推进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美国绿色低碳政策再次“变脸”。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全球先后形成《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两份具备法律约束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受两党政治纷争掣肘,美国绿色低碳政策“三进三出”。

美国金融业倾向于降低绿色标准。2023年来,美国出现反ESG浪潮,ESG基金市场规模萎缩,金融机构退出绿色合作平台。2024年特朗普二次胜选后该趋势加强,花旗、美国、高盛、富国、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六大银行相继退出净零银行联盟(简称NZBA),贝莱德退出净零资产管理公司倡议。特别是2025年1月,美联储退出“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简称NGFS,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央行、金融监管部门间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反映了美国监管部门对绿色发展态度变化。

全球低碳绿色发展虽然局部受挫,但大势难以逆转

一是美国过去两次退出联合国气候协议未改变全球绿色低碳进程。二是化石能源匮乏国家乐见油气价格下降,但发展新能源立场不会改变。三是油气资源丰富国家未必完全支持特朗普主张。四是碳中和目标得到多国法律保护,短期难以动摇。截至2024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120个国家将碳中和写入法律。目前只有印尼、阿根廷等个别国家公开提出可能退出《巴黎协定》。

特朗普2.0时代,我国绿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做。我国资源禀赋和产业条件与美国差异明显。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是我国扬长避短的战略选择,不应因他国政策变化而动摇。

一是传统能源产业为采矿业,我国短板明显。我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能源安全隐患大。

二是新能源产业为制造业,我国优势突出。依托强大制造业基础,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建立起完备产供链体系,能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性能优越产品。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2023年生产同样一个多晶硅光伏组件,美国、欧洲的成本分别比中国高30%和60%。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推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对各国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等头部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排名。2024年,我国500强企业达255家,营收占比达53%,相比美国优势扩大。

三是长远看即使不考虑碳排放成本,新能源也完全可能比化石能源更具经济性。新能源成本主要是装备费用。装备制造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产能越高、产量越大,平均制造成本越低。随着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2023年我国光伏发电均价也已明显低于当地燃煤电价,实现“风光电价 <煤电价”。即使加入储能调峰等成本,未来我国实现“风光电价+储能调峰成本<煤电价”可能性仍然很大。据有关测算,2025年在部分风光富集地区,光伏+储能成本已降至0.26~0.33元 电(煤电成本为0.3~0.4元 电)。< pan>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为我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创造了新机遇

机遇一:美国放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我国可争取更大话语权。全球变暖现象不因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而改变。根据美国夏威夷Mauna Loa观测站数据,截至2025年2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7ppm,创历史新高。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确认,2024年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平均气温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巴黎协定》目标为力争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气候变化仍将是未来全人类须长期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三进三出”后,美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公信力和领导权已跌落谷底。

机遇二:美国降低对新能源企业支持,减轻我国企业竞争压力。美国企业创新能力强,历史上研发出诸多重大新能源科技成果。例如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硅光伏电池,1976年埃克森公司发明锂离子电池等。但过去几十年来受去制造业化影响,美国企业在构建本土供应链、扩产能、降成本等方面短板明显。拜登“绿色新政”一度为美国企业注入增长动力,2022年、2023年美国头部新能源企业营收增速快速反弹。但随着特朗普取消拜登政策,美国新能源产业恐又将回到低增长时期,不利于吸引供应链企业流入美国,并将影响美国企业研发投入。

机遇三: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或稳中有降,利好我国能源进口和能源安全。特朗普降低油气价格意愿强烈,竞选时曾宣称要在就职后1年内将能源成本降低50%。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25年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分别为70.6美元/桶、74.5美元/桶,2026年分别为62.5美元/桶、66.5美元/桶。

同时,我国也面临特朗普政策的相关挑战

挑战一:美国能源成本下降,加剧中国制造业外流压力。美国工业电价在2008-2020年曾长期保持在6.7~6.9美分/度电,低于中国(2019年为0.64元人民币/度电,折合约9美分/度电)。此后,美国电价上涨明显,2022年曾达到8.5美分/度电。未来工业电价降低将提升美国对中国企业吸引力。即便电价未能如特朗普所愿降低50%,如降回至2020年水平,已明显低于中国。叠加特朗普可能强化关税、制裁等手段,将对中国企业产生更强“虹吸效应”。根据Reshoring Initative统计,2010—2023年中国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第一来源国,企业数达1425家,占总回流数的24.6%。

挑战二:美国金融业经营约束松绑,对我国金融业形成竞争优势。进入加息周期后,美国银行业净息差持续升高,2024年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放松环保要求或将进一步提高其盈利。2022年后油气价格快速上涨,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在绿色约束下投资油气板块受限,影响投资收益,成为出现反ESG浪潮的重要原因。淡化绿色导向后,美国金融业得以完全基于商业回报开展投资(油气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均可投资),叠加特朗普大概率将再次放松金融监管,美国金融业盈利机会增多。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大力支持绿色发展,绿色贷款量大价低。特别是随着央行降息,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长远看,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十分必要。但从当下看,我国银行业在利润率、资本补充、风险抵补等方面面临压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付费¥5

阅读全文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4月刊总第137期

编辑丨周茗一

审核 | 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