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家对于房企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及高管轮换早已习以为常。

然而,在最近,一个接一个重磅人事调整和组织变革,让人看的目不暇接。

关键是这些事件的主角,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比较认可的头部房企:

比如央企金茂,近期一下子任命了3位副总裁,引发整个地产圈巨量关注;不仅如此,金茂14个地区公司的一线核心管理团队,近期也浮出了水面!

还有地方型国企比如象屿地产,前不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区域合并,部分中高层也进行了换防,沪浙区迎来新任总经理;还有华发股份的3位核心高管批量离职,也引起了很多地产人的讨论。

近期也有典型的民营房企,也发生了变动,比如前不久龙湖也进行了局部区域的架构调整,新成立华南公司;还有华丽家族此前年薪约200万的副总裁离职等等。

头部房企内部组织架构和人事的持续变动和震荡,也是反应了目前在市场环境和行业游戏规则生变的背景下,诸多房企谋求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诉求。

今天艳姐就简单和大家唠唠近期诸多劲爆的变动,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

01

国企象屿迎来新任沪浙总

对象屿地产和华发股份来说,近期也在积极进行组织优化与人事调整,力图顺应市场节奏、提升整体效率。

4月底,厦门象屿地产传出大规模组织调整的消息。原天津公司、唐山公司合并至沪浙区域,重庆公司合并至江苏区域,调整完成后,全国仅剩余三家区域公司,分别是沪浙区域、江苏区域、海西区域。

组织结构的精简,意味着象屿地产战略重心的明显迁移:集中资源、收拢战线,把有限的力量聚焦到更具确定性的区域市场,从原有的多区域布局转向更集中的区域管理模式。

近年来,象屿地产在上海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尽管2024年销售额有所下降,但上海市场仍然占据其销售业绩的“半壁江山”。此前几年扩张带来体量提升的同时,也对企业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在行业回归理性发展阶段,象屿主动调整节奏,优化资源投放,以更稳健的步伐推进业务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人事调整的同步推进,原江苏区域总经理吴杰调任沪浙区域总经理。


这位在江苏区域任职多年的“老兵”,长期深耕长三角市场,带领团队在多个项目上取得扎实成绩,管理风格稳健务实,被认为是象屿此轮区域突围中的中流砥柱。

这场静悄悄的区域版图重构,透露出象屿地产内部各区域公司目前的格局及其重仓上海的战略决心。在竞争白热化的上海市场,象屿地产能否实现突围,值得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象屿这轮调整并非孤立事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精简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正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共同选择。

而在隔壁广东,另一家国企华发股份也在4月底发布了重磅人事公告,原常务执行副总裁俞卫国、原执行副总裁张驰、原财务总监罗彬同时辞职,理由均为“个人原因”。

一同公布的还有新的人事安排:张巍、叶宁接棒执行副总裁,杨拥军接任财务总监。

此次管理层变动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虽然华发方面未披露更多细节,但从时间节点来看,这或与公司近年来的战略推进、组织调整及业务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也被视为其提升组织活力、强化核心团队建设的重要步骤。

02

央企金茂地产公司高管落地

近期,央企金茂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与高管任命组合拳,展现出极强战略执行力,其变革力度与速度在地产圈中堪称罕见。

先说组织架构。

今年3月初,金茂官宣撤掉原有的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大区域公司,原来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架构,彻底压缩成“总部—地区”二级架构,同时设立14家城市公司,全面扁平化管理。


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总部不再隔着“区域”这层玻璃,而是直接下场,自己听炮火、看战况、做决策。

艳姐看来,这不仅是一次物理层级的调整,更是金茂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快前线响应的一次系统升级。在不少同行还在讨论是否要“去区域化”的时候,金茂已经手起刀落,先下手为强。

紧接着5月初,人事任命同步落地,直接宣布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关翀、李剑升任副总裁,同时正式对外公布14位城市公司总经理名单,一口气把新班底亮了出来。

这三位副总裁,可以说是新金茂“铁三角”。

李兴,金茂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老将,投资出身,在华南区域经历了去库存和新拓展的双重压力,依旧带出了不少漂亮战绩。今年年初甚至直接带队打下广州天河地块,战绩非常能打。


关翀,长期扎根华东市场,曾操盘大宁金茂府等标杆项目,2023年接任华东区域总后,整体业绩表现稳健,是公认的“复合型干将”。


李剑,清华出身,是从龙湖空降的新力量。过去一年扛起金茂“金玉满堂”四大产品线的整体营销,动作快、打法准,在营销这一块盘活了不少区域项目,是金茂成功“扭亏”的关键一环。


这三位背景各异,一个擅长投拓,一个擅长产品,一个擅长营销,投、研、销三条线各归其位,刚好组成了金茂新阶段的中枢铁三角。此次任命也被业内视为“张增根时代”向“陶天海时代”的正式过渡。

此外,原华北区域总经理吴进已调任集团总部,出任首席运营官。

吴进,1982年生,自2011年加入金茂,历任杭州公司营销总、上海区域营销总监,2017年升任苏州公司总经理,2022年执掌华北区域,步步晋升,成为集团核心管理层一员。


与此同时,14位地区公司负责人多数延续旧将,由原区域系统骨干升任地区总,维持稳定过渡。

关翀升任集团副总裁,继续掌舵上海公司。

浙江公司由金茂老将王振松执掌,整合温州、宁波,公司业绩稳健。


苏南公司总经理王建文,三年前由总部调任苏州,凭借“璞系”产品迅速打响市场。

南京公司总经理吴艳涛,深耕江苏多年,具备一线实操与统筹经验,最新G18地块将打造金茂府3.0版本。


合肥公司新任总经理王昌祥,拥有财务与投资双背景,曾历任南京、温州、宁波等多地核心岗位。


北京公司总经理马浩,成本专业出身,兼具总部与一线管理经验,接棒升任集团运营负责人的吴进。


天津公司总经理高飞,稳扎稳打,推动“璞系”“棠系”产品率先落地。


山东公司总经理赵伟,营销出身,带领青岛团队深耕市场,西海岸科技城与智慧国际城成就显著。


郑太公司总经理张学刚,曾任龙湖项目总,在天津、华北多地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


雄安公司总经理侯守超,工程出身,业务扎实,主持集团工程与安全管理,去年带领金茂府正式落地雄安。


广深公司总经理高安成,从华东调任,长期深耕福建、广州,现为区域一把手。而前华南总李兴已升任集团副总裁,分管成本合约及资产管理等板块。

杨冰任长沙公司总经理,曾任金茂绿建董事长,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其代表作。2025年,长沙将推出金茂璞印梅溪与湘江金茂府两大重磅项目。


成渝公司总经理刘光华,兼具中化与金茂管理经验,现任金茂高级副总裁及西南总经理,成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西安公司总经理薛刚,底蕴厚重,实力强劲。自2018年起带队打造西安市场第一梯队产品,与绿城直接竞争。


金茂这一波的组织和人事调整,看似是一场体系内的平稳调整,但其实每一步都带着清晰的逻辑和指向,指向效率、决策力和前线控制力的彻底重构。

从去年起,金茂就在土地获取、产品研发、营销节奏上同步发力,在逆势中稳住局面,全年新增优质地块超过20宗,核心集中在一二线重点城市,

尤其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市场持续加码。

今年,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持续发力,拿地节奏不减,璞系产品也在核心城市陆续落地。显然,金茂已经不满足于“守住基本盘”,它想借这一波调整,跑出更快的增长节奏。

这一轮变阵,看似应对当下,实则蓄力未来。既是为眼下的市场筑底,也是为下一个周期铺路。

组织变了、人员调了、思路清了。未来的金茂,或许会成为更轻盈、更灵敏、更能打的选手。

金茂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03

龙湖与华丽家族的转型突围

在国企换将谋变的同时,民营房企也在积极应变。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置身事外。龙湖和华丽家族,正是这轮主动求变、积极调整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近期,龙湖集团将深港公司与广佛公司合并为华南公司,下设莞惠片区、闽南片区、珠中江片区、海湛片区。深圳、香港、广州、佛山及其他城市业务由本部直管。原广佛公司总经理沈宗荣任华南公司总经理。

2023年起,房地产市场骤冷,珠三角市场急转直下。而同期,沈宗荣带领的广佛公司却表现稳健,项目落地能力可圈可点。

这次人事变动既反映了市场分化下的人事调整逻辑,也体现了龙头房企应对行业下行的策略转变:通过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市场、提拔具备周期应对能力的管理者,为未来发展蓄力。

华丽家族的调整同样引人注目。4月底,公司副总裁刘经纬的突然辞职引发热议。这位30岁就担任副总裁、年薪超200万的"年轻高管"离职,被业内视为公司业务结构深度调整与战略再定位的信号。

不管是架构调整,还是人事变动,背后都是企业在极限环境下寻找新生通道的尝试。面对不可预测的市场,谁更能及时应对、快速转向,谁就更有可能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走得更远。

主编:张艳

责编:炳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我们建立了“地产人言交流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