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宣传一起行人相撞成功调解案例,结果却因提出的行人间安全距离概念遭受铺天盖地的网络批评,认为法官照顾受伤的弱势群体被告,使无过错的原先承担赔偿,法官所叙述的事件中也显不出撞人者的责任。
然而因为有清晰的视频画面为证,才发现原来不是原告突然停下导致相撞,而是被告在空旷的道路上不看前路才撞倒原告,绝非保护受伤的原告,反而是描述中掩盖了被告的撞人责任。
整个事件可谓180大反转,被告从被认为无辜到确实难逃责任,莫说承担次要责任,就是主要责任甚至全责也没大问题,但这种全网错判绝非网友之错,而是调解法官韩继升在普法宣传描述事件之错——描述事实不准确、表述不当,虽然调解方案难挑过错,但描述上几乎颠倒了事实。
法官叙述是前方的打电话的被告突然停下转身,后面的被告来不及减速直接撞倒原告,事实却是两者之间有充足空间,被告的转身停住并不急促,而原告行走却不看前路,径直撞向左前方的原告,前者被想当然地认为是转身停下的原告责任,后者则毫无疑问是不看前路的被告责任。
也就幸而有视频为证,否则韩法官就是有嘴也说不清楚,被告承担赔偿丝毫不冤,调解结果也算公正,但从这一舆论事件中却能发现一项惊人事实——法官业务能力无可挑剔,但描述事实却漏洞百出,行人保持安全距离并不符合法律常识,借用汽车安全距离引起巨大误解,因而是基础的知识水平欠缺。
可以认为法官虽然清楚事实,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描述出来反而颠倒了事件真相,在了解事件详情的法官看来问题或许不大,却会让不知情的人误解真相,因此并非业务能力不行,而是知识水平不行,表达能力不足,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
这种言不表心的错误并非独独韩法官,整个普法宣传团队竟然没有发现其中错误,竟顺利通过在平台公开播放,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很成问题,故而这种问题其实普遍存在,有点知识水平,却只是半瓶子晃荡,是能代入角色感受一切,被直观感受和情绪所裹挟,却不能更进一步达到共情的程度,认识全貌并析出重点。
一个事例就是国防大学教授房兵,他曾公开说中国是敢跟美国玩核战的国家,能跟美国手牵手退回石器时代,敢牺牲200个城市交换美国200个城市,代入角色的人会说房兵有种,彰显中国威严,但共情的人却会想到200个城市是中国中东部核心区域的10亿以上人口,虽然用核威慑美国,代价却是几乎倾尽全国全族,但有人为批评房兵此种祸国言论鸣不平,正是被情绪裹挟的表现,只会代入角色,不能与被置于牺牲位置的10多亿人共情,不能从代入的角色跳升出来看到全貌。
房兵言论可谓说倾尽全力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如果为打胜仗掉个胳膊腿还没什么,此种言论却是只剩下半条腿健在,但以美国的科技实力更可能是仅牺牲一条腿,军事专家是要为国家利益筹谋胜算的,而不是想着拼命只留下半条腿。
当然房兵是夸口讲讲,但作为军事专家和国防大学教授,却足以看出知识素养之低,总在想着与美拼命,为何不是友好相处呢?因为只会代入单一角色,试想再代入美国角色全面看待,就会发现代价太大而毫无核战价值,反而携手防止小国制造核弹才是正道,弱者和小国才会铤而走险,大国需做的是规避风险。
能看到肉食者缺少共情能力,虽然业务能力上是正常处理,却不能准确表达事实,使大众严重误解事件,可以说其知识水平不足,也可能是并不在意他人所感,不能与大众共情,竟然是宣传案例出现社会大众同步认知的大反转。
网民判断对错能力很高,认识到错也会立刻调整,只要能被给予充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