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尾声,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带着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试图卷土重来。
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主力的国民党军队,还有一支被击溃的国民党军队,在我国建国后逃到了缅甸。
他们所前往的是被称作“金三角”的地带,这里人烟稀少,而且森林密布,天然制造了很好的隐藏条件。
因而,这支国民党军队决定驻扎此地,这对我国的安全来说,将始终是一大隐患。
图丨军队
缅甸当局为了消灭这股可能存在威胁的力量,曾派出军队对其进行打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非但如此,那支国民党军队反而越来越强大。
面对这种情况,缅甸选择向我党求援,中央对此商讨了很久,因为中国军队出境作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十分大,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此商讨了很久。
最终毛主席拍板决定剿匪,但强调将冲击强度压低,并用红线标出20公里的出击纵深,严令道:谁越红线就杀头。
那么我党是如何采取行动的?这些国民党军队的最终下场又是如何?
图丨毛主席
这些人去向了何方
1949年年末,解放战争已经到了收尾阶段,随着解放军向云南地区的国民党余孽发起进攻,这些国民党军队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但他们不愿意投降,于是逃往了缅甸。
作为不速之客,这支国民党残兵,是缅甸政府需要直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但三番两次的交战以后,缅甸方面没有能力打压这支军队,反而让蒋介石感到高兴,觉得拥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于是,缅甸政府向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请求,希望我国派出军队,帮助镇压这股残存的国民党军势力。
此后,我军两度跨国出战,给予了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最终帮助缅甸恢复了安宁与平静。
而在这场大败以后,蒋介石也终于丧失了信心,他亲眼看到共产党的强大实力以后,终于不再抱有海外作战的幻想。
图丨军队
于是,一部分蒋介石的亲信仓皇地逃回了台湾,也算是有了归宿,但另一部分人却被永远地抛弃在了这里,相当于直接被国民党所公开放弃了。
眼看着缅甸是待不下去了,军长段希文与李文焕就带领着剩下的部队,辗转到了泰国的偏远山村一带,想着避避风头。
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加上接连多次的失败,又是作为被抛弃的部队,他们此时早已万念俱灰。
受到这种彻底的打击以后,他们失去了军事行动的想法,希望能够就在泰国当地定居下来,能够生活就好。
泰国政府知道这件事以后,倒也没有驱逐他们,而是想要将他们为自己所利用。
在这支国民党残军到来之前,泰国北部存在相当数量的反政府武装,对泰国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图丨军队
虽然他们人数不多,大概也就1000多人,但由于他们占领多个高地,易守难攻,所以,尽管泰国政府对其发起过大规模的围剿,但20多年来都没能完成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泰国政府想要借助国民党军队之手,打击反政府力量。
泰国政府与国民党军公开谈判,声称只要能够把这些反动势力完全肃清,泰国方面就会接纳他们,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民兵组织。
国民党军也没有其他办法,如果想要在此定居,为了后代人的生活,他们必须获得符合规定的身份,而这离不开与泰国政府的交涉。
于是,他们接下了这个任务,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仔细的侦查,然后确定了作战方案。
段希文率领部队,采取背后突袭的歼灭战术,趁敌人不注意,直接对其展开大规模攻击,仅仅2天的时间,就收回了叭当村。
图丨军队
从战争结果上来看,国民党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极大打击了敌人力量,将这支反动势力基本肃清。
这让泰国国王十分高兴,特意给段希文颁发了奖章,并且立马就答应,给全体残军都颁发了居住证,承认他们的合法身份。
这场战役,虽然残军取得了胜利,但他们确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78人在战场上牺牲,300多人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可以说,他们是殊死一搏,以换取后代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走投无路到如此程度,也确实别无他法。
然而,这并不是一桩轻松的交易,实际上,泰国方面想的,远比此时达成的更多。
他们之所以要将这支残军,纳入自己的民兵组织当中,就是想借他们的力量,去打各种难打的仗,自己还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图丨军队
这实际上是对他们生命权的完全忽视,也就是说,这些仗他们不得不打,至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在生活方面,这支残军也明显是被当作外来者,受到了极端的排挤,泰国政府安排他们住在一个落后的村子里,当时那里甚至还不能通水电。
他们也不被允许离开村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会得到批准,就这样,他们只能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且繁衍后代。
1980年,泰国政府再次要求他们,去攻打一支反政府武装力量。
而这次,他们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泰国政府声称,只要他们攻下这个地方,就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外出读书工作,在出行方面将不会再受到任何限制。
图丨军队
此时,段希文已经去世,很多当年的主力干将也因为年龄关系,先后离世。
担任军队指挥官的是一个叫做雷雨田的人,他手下的部队,也很多都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战争的经验。
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权利,以及更好的生活,他们还是咬咬牙,答应了泰国政府的要求,在战场上,他们很多人也是拼尽全力,想要打赢这场仗。
终于,经过殊死拼搏,反政府武装被基本消灭了,残军再次完成了任务,然而,这场持续了3天的战役,使得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500多名残军当中,一大半的人都战死了,剩下的人也几乎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情况非常糟糕。
图丨军队
但稍微值得庆幸的是,泰国政府还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终于将他们确立为,与本国其他公民无异的合法公民。
既然战争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他们的武器也全部被泰国政府所收缴,从此以后,他们就成为了当地的普通群众。
然而,他们的生活依然是悲苦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他们再也不渴望,过上多好的日子。
然而,这个最终的结局却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既然他们最初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并且一错再错,他们最终就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今如此落魄,其实早就在当年的行动中,悄然埋下了伏笔。那么,他们当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呢?
图丨悲惨生活
溃逃缅甸的国民党残军
在解放战争以后,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我军基本消灭,剩下的残军主要逃亡了台湾地区,但也有少数人盘踞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一带。
对于这些残存势力,在解放军部队和云南、广西等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在1950年,我军也对其全部剿灭干净了。
然而,其中只剩下一支残军,从我国西南地区继续向南,跨过了国界线,一直躲到了缅甸境内的“金三角”地区。
这个名字来自于它所处的位置,正好是由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所组成的三角形地带,由于恰恰是多国边境,管理起来十分混乱,也就充满了各种危险。
正因如此,这一地区还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很多走私活动都在这里秘密展开,长期无法得到遏制。
图丨缅甸
而当地实际上处于高度的未开发状态,各种活动之间都是相互隔绝的,倒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受到正规训练的国民党残军,由于人数庞大而且有组织和纪律性,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地方。
当时,国民党残军的军事领导人叫做李弥,此人一直心存幻想,早在我国云南境内取得败仗之时,就坚决不肯投降。
等残军的队伍在这里安身下来之后,他觉得有逆转形势的机会,就将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等待下一步行动。
1950年9月,蒋介石亲自在士林官邸会见了李弥,告诉他一定要整治好部队,等待国民党反击机会的到来。
图丨蒋介石
为了帮助李弥发展势力,蒋介石又在暗中给他派了一批辅助的将领,并提供了供其改善武器装备的资金。
听着蒋介石的夸夸其谈,李弥坚信自己这支部队,一定会有出头的一天。于是在回到金三角以后,加以大规模的部署。
有了资金,之后就好办事了很多,当地的百姓比较穷,李弥就给他们发钱,让他们可以盖房子住。
然后,顺其自然地将这些人,收到自己的部队,就这样,他把周围闲散的民众,都收编了起来,人数甚至一度多达20000人。
面对这股兴起的力量,周围的国家与政府也不是无动于衷,他们曾多次派出部队进行围剿,可国民党残军的武装势力已经非常完备,因而围剿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图丨李弥
再加上,盘踞在当地的残军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当地地形条件复杂,易守难攻,使得打破这里的平衡,变得尤为困难。
其中最大一次规模的剿灭,是由缅甸政府派出的一支12000人的正规军部队,这样庞大的人数,对于缅甸来说,已经是十分重视的情况了。
然而,他们在这支国民党残军面前,却完全没有反攻的能力,最终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不得不无果而返。
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缅甸政府仅凭自己的努力,是不能有效打击这支国民党残军力量的。
不仅如此,残军还在不断吞噬着周边地区,将自己的力量不断扩大,这反而对缅甸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图丨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政府只好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向国际社会公开请求援助。
为此,联合国特意开展了一次大会,参会的各个国家都对国民党做出谴责,国际社会纷纷表达对缅甸的同情与支持。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公开表达,命令李弥率领部队从“金三角”地区撤离,尽快返回台湾。
然而,虽然表面上答应的很痛快,蒋介石在背后撤兵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爽快。他口口声声向缅甸提出道歉,不过是为了安抚其他国家,防止他们介入而已。
实际上,蒋介石为了这支军队曾花费那么多的力量,而且还对其怀有很高的期待,是绝对不可能就这样无功而返的。
图丨蒋介石
李弥回到台湾以后,蒋介石又在暗中派了原来第8军的副军长柳元麟,让他带领少量人手,再次返回缅甸的驻扎地。
后来,当缅甸政府发现这一情况的时候,再次派出军队对其进行打压,但依然不敌对手实力,惨败而归。
此时留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大概有4000人左右,在柳元麟的领导与调整之下,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有了前车之鉴,缅甸政府不敢放任他们继续壮大,于是向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帮助。怎么说这件事也和中国有关,多少也应该能忙上一些忙。
图丨中缅签订协议
再者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缅甸对我国的态度一向是比较友好的,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风雨同舟。
接到缅甸方面的请求,我国党中央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商谈。
周总理认为,如果放任这支国民党残军不管,将来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还有可能破坏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
而毛主席也对这一看法表示认同,非常有深意地说了一句:当年没有清理好的垃圾,我们应该帮别人清理干净。
图丨毛主席
中国军队对国民党残军的打击
在我国中央领导人的商讨以后,决定对缅甸提供出兵帮助。而就出兵边界而言,两国则约定设在缅甸境内20公里的位置。
对边界问题作出重要划定,是因为这种国际作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争端,甚至会给西方国家以借题发挥的机会。
于是,毛主席甚至明确下令:任何人只要越过了20公里的红线,就直接杀头!
这不仅是对我军战士的警醒,更是告诉国际社会,我国此去纯粹是与缅甸政府达成一致,绝没有半分逾越的意思。
11月22日,云南军区总司令秦基伟,率领部队前往缅甸,展开对国民党残军的作战。
图丨毛主席
初入缅甸境内,他们首先对环境进行了仔细的侦查与熟悉,这里大多是高山密林,很难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更适合分散性作战。
于是,我军战士因地制宜,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提前分为了多个单位,从各个方向对国民党残军进行多方面打击。
由于我军进入缅甸是秘密行动,此前残军并不知道这次行动,所以,他们压根没有任何准备,甚至还沉溺在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的幻想当中。
当看到熟悉的解放军战士以后,他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被吓得六神无主,很多战士甚至完全没有还击,直接就拔腿而跑。
原本就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虽然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缅甸一带作威作福,但他们毕竟还是知道自己的水平,当年战败的阴影也还历历在目。
图丨军队
我军仅仅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打的整个国民党残军溃不成军,然而,我军继续展开追击,想给他们以致命打击。
直到20公里红线的位置,秦基伟下令所有人停止追击,遵守我国政府与缅甸方面达成的约定。
但由于残军主力尚且没有被消灭,秦基伟就没有急着带领部队返回国内,而是按照毛主席的叮嘱,先留下来静观其变。
果不其然,残军又在缅甸的另一处山区地带扎根下来,对缅甸政府再度形成了威胁。
于是,缅甸方面只好再次向我国请求帮助。根据我军对局面的分析,认为我们至少要前进到边境线100公里,才能彻底打击敌人力量。
图丨秦基伟
缅甸政府连连答应了这个请求,表示一切按照我军的设想进行就可以。
这次作战,我军战士有了更为充足的发挥余地,对残军展开了大规模精准打击,终于将他们的主力一网打尽。
而侥幸活下来的人,却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强大的力量,无法再对缅甸政府形成任何威胁,我军的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
后来,他们有些人为了谋生而跑到泰国,但在那里的生活却也是十分艰难与悲惨的。这些人自己选错了路,有这样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国际作战方面,毛主席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我们既扫清了敌人残余力量,同时也不会被国际社会攻击是侵犯他国主权。
图丨毛主席
我国以退为进,对自己的部队严加命令,换来缅甸方面的主动配合,这真正体现了毛主席战场上的智慧与策略,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