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国门口岸到雪域边关,从晨曦微露到星辉满天,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以青春为笔,以奉献为墨,在万里山河间写下忠诚与担当的篇章。4月30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举办“且以青春赴山海”主题宣讲,精彩讲述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的青年民警代表成长中的生动故事和心路历程,激励广大青年民警将个人事业融入事业发展,在推动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海拔4960米

冬季时长近9个月

年平均气温低至-11℃

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一

西藏阿里马攸桥边境检查站

坐落于马攸木拉山脚下

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检查站

方圆200公里人烟稀少

可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

竟有人抢着当“钉子户”

2010年 王宇被分配到了西藏的马攸桥

刚到的那一刻

他的心就凉了半截

四周光秃秃的

荒凉得几乎什么都没有

报到第一天

王宇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头像是被牦牛蹄子反复踩踏,怎么都睡不着”

王宇心想

“怎么会有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

要待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



马攸桥边境检查站建于2003年

直到2024年站里才通上了光伏电

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

仅靠柴油发电机和太阳能

艰难供电

没有电动检查杆 就用石头压住

没有电 就用纸笔记录工作

没法取暖 夜里就盖上三床棉被

手机信号 全靠爬坡找点位



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身体也是严峻的挑战

轻则引发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

重则诱发肺水肿、脑水肿等致命性高原疾病

马攸桥的战友们因为长期缺氧

指甲凹陷得能盛下水来



他们的血氧值常年不足80

每一口呼吸都带着血味

很多战友都患上了干眼症

眼睛红得被群众称为“红眼警官”



这里不是“豪宅” 却是最放心不下的家

2019年

西藏边检总站针对边境地区

海拔高、环境恶劣等实际情况

推出了“高低海拔交流轮岗”政策

组织出于对王宇身体健康的考虑

把王宇安排到了海拔只有600米的

背崩边境派出所

王宇得知消息后

不舍、难受、彷徨等情绪接踵而来

他想给支队领导发个留队申请的信息

却又不好意思婉拒组织的好意

他在辗转反侧中编辑了很久

直到天亮也没发送出去



离开那天

车窗外雪花飞扬

王宇的眼泪模糊了双眼

“马攸桥这地方怪得很

没来的不想来,来了的不想走!”

低海拔反而让他“缺氧”了

背崩乡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最深处

最低处海拔仅400米

派出所面朝雅鲁藏布江 背倚青山

如同世外桃源



一下子到了“舒坦地儿”

王宇反倒有点不适应

在背崩的日子里

马攸桥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郁郁葱葱的“森林氧吧”

反而让王宇“缺氧”了

失眠的夜里他慢慢明白

最珍贵的精神养分

不在“温室”的空气里

而是在马攸桥呼啸的风中

于是

王宇便向上级郑重递交了返调申请

回到那片他魂牵梦绕的无人区

可是在许多人看来

王宇的这个决定太“傻”了

可王宇却觉得很值



马攸木拉山

藏语的意思是“母亲的恩惠”

2021年 王宇的女儿出生了

他给女儿取名“悠悠”

寄托着自己对马攸桥

满满的深情

他在无人区制造“氧气”

终于回到马攸桥

王宇有了一种归家的感觉

经历了短暂的背崩之行

他开始重新理解自己的岗位

甚至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他牵头在检查站建成“219爱心驿站”

24小时提供抗高反药物、氧气瓶、生活用品

容纳群众免费留宿



他结对帮扶牧区困难群众

牧区的孩子称他是“发光的雪豹”



被他救援过的游客

时隔十三年专程回到马攸桥来感谢他



被他帮助过的群众

偷偷把小羊羔拴在检查站铁门上送给他



2023年7月

根据高低海拔交流政策规定

组织再次将王宇调整至低海拔单位工作

得知消息后 王宇一个劲向领导“说情”

想继续当马攸桥的“钉子户”

当得知可以继续留在马攸桥后

他沿着检查站慢悠悠地走了一圈

那一刻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用十五年的青春来拥抱“马攸桥”

很多人觉得王宇“傻”

可王宇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

干着自己热爱的事



十五年来

王宇在坚守中见证了马攸桥的变化

光伏板替代了柴油发电机

铁皮房被改造成带地暖的营房

艰苦恶劣环境下的马攸桥

已经盛开出了美丽而又倔强的花朵



王宇用十五年的青春

把自己“钉”成了祖国边境线上

最特殊的“钉子户”

把自己钉成

守护祖国山河的青春坐标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