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5月,《电子竞技》这本刊已经完整地走过了20年。
2005年,我算是这本刊的第一批读者。没想到兜兜转转之后,2016年时加入了这个编辑部团队,一晃也就快十年了。虽然那时候纸媒已经开始没落,但移动互联网在中国一片欣欣向荣。
这是万物竞放的年代,中国的游戏版权方们也相当重视电竞这个市场手段。时至今日,又过去了快十年时间。
在中国电竞的土壤里一直容得下有一本期刊在角落里与大家共享阳光和雨露,我想我们终归是幸运的。
2005年,《电子竞技》诞生之初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家》杂志社主办的一本以科普为主要工作的期刊。
只因彼时,电竞还是等待发芽的种子,实践和理论都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所以在内容板块的设计上,编辑部的前辈们做了很多额外的探索,希望让读者们能够有更丰富的体验。
过去20年,我们的初衷一直都是希望跟随行业的需求来进行,可以对行业发展献出微薄助力。
从最初更多侧重在读者可以意识到电竞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积累专业技能的领域;到行业生机勃发,帮助读者筛选信息、了解资讯;再到体育运动的雏形初现,希望借助深度采访和非虚构内容给予读者更多运动员形象的全面呈现;直至今天我们想要利用这个平台将更多围绕电竞开展的理论研究呈现给大家,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探寻,搭建行业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电子竞技》花了20年时间,在见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终于可以回到期刊创办的初衷,为电子竞技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这20年也并非虚度。相比于大部分从一开始就着力于理论研究的期刊来说,我们通过编辑部几代人的努力非常切实地深入到了全球电竞行业一线工作的土壤当中,根蔓所及之处远过枝丫和花朵。
从2019年开始,《电子竞技》编辑部已经开始与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者们共同完成一些项目。
我们希望发挥过去积累的优势,可以为有志于电竞方向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更贴合行业发展的视角,也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创造更多可以积累质化或者量化研究素材的机会,真正兑现提供助力的作用。
从esport这个概念出现至今也不足三十载。作为一个运动项目也好,作为一个数字媒介也罢,电子竞技仍然是旺盛蓬勃的状态,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疑问,需要更多掌握科学研究范式的学者加入,共同探索。
同时,电子竞技也是一个非常复合的新领域,是对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延伸,时刻都在产生新的可能性,具备长期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电子竞技》编辑部后续的工作当中,我们希望可以和更多对电竞感兴趣的研究者成为伙伴,从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开始,一起拓宽认知边界,提升运动绩效,深入文化内核,用理论、方法和数据来描述下一个20年的全球电子竞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