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为医疗体制改革划定清晰路径。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要求2025年底前在紧密型医联体内建立顺畅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市域内医疗机构转诊体系,为分级诊疗落地铺就 “快车道”。

作为响应国家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实践,2025年5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迈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关键一步——医院首个专科联盟 “神经外科专科联盟” 正式成立。标志着区域神经外科医疗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学术研讨与联盟启动双轮驱动,凝聚行业智慧

上午,全国脑出血诊疗与颅内压监测技术高级研讨班暨首届北大医疗神经疾病中心学术研讨会率先开幕,来自全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围绕前沿技术、诊疗规范展开深度交流。专科联盟授牌仪式开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俞红霞,副院长周亚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道俊为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保定市第五医院等十七家区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员单位授牌,他们将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携手共进,开启医疗合作新篇章。


授牌仪式

凸显责任担当,锚定三大发展方向

中午,联盟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路长宇担任主持。


会议现场

我院副院长俞红霞在致辞中指出,联盟的成立是医院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化医改的重要实践。她强调,作为北大医学部重要成员及平安医疗生态圈旗舰医院,医院将依托神经外科优势资源,推动三大重点工作。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俞红霞致辞

上下联动技术赋能,搭建平台,在教学、科研、未来技术以及毕业后教育方面,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既赋能基层医院,同时也赋能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共同成长、坚持共赢;

强化创新驱动,用好线上线下资源,优化流程,更好地实现“上下转诊”,积极探索5G远程手术指导、AI辅助诊断等新技术在联盟内的应用场景,引领神经外科诊疗迈向智能化、精准化;

深化人文关怀,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搭理念、搭技术、搭服务”,实现标准化传承,通过联盟协作优化诊疗流程,让患者享受更高效、更温暖的医疗服务。

夯实联盟机制,构建协作共同体

随后,神经外科副主任路长宇宣读牵头单位1家、成员单位17家名单,明确协作网络,标志着跨区域神经外科协作网络正式成型。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路长宇宣读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名单

会议宣读并表决通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专科联盟章程(2025版)》,从组织架构、权利义务、运行机制等方面规范合作框架,确保联盟高效有序运转。

副院长周亚静代表我院与成员代表现场签署专科联盟协议,明确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合作路径,以契约精神凝聚协同发展共识。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周亚静代表我院与成员单位代表现场签署专科联盟协议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振宇详细介绍科室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目前科室拥有69张床位、17名全职医师(65%博士学历),年手术量近3000例,在复杂脑肿瘤切除、脊髓脊柱微创手术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为联盟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副主任医师金蔚涛全面解读联盟未来规划,明确在医疗工作上“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安全的双向转诊机制、安全的个性化技术帮扶方案”;在教学工作上“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在科研工作上“共同开展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振宇介绍科室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主任医师金蔚涛解读联盟未来规划

开创区域医疗协同新范式,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专科联盟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未来,联盟将重点推进诊疗规范统一化、技术培训常态化、科研合作项目化,力争成为全国专科联盟建设的标杆,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全体合影

随着首批成员单位签约落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专科联盟正式启航。这一举措不仅是医院“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愿景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的关键一步,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见效。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王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