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但成长路上,我们还是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追求意义,也想要名垂千古。
直到有一天,父母走了,我们要直接面对生死了,就慢慢接纳了无意义的说法。
纵观父母的一生,如野草一样卑微,死后连名字都没有谁记得。
我们,也在步入父母的后尘,虽然有一定的变数,但结果大同小异。
01
人这一生,命中一尺,难求一丈。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小时候的父亲很穷,一家七口人,都靠祖父摆渡过日子。
父亲一咬牙,就离开村里,去了县城,到一家机械厂打工。
因为父亲不是城市户口,就只能是临时工。当年,转户口,要花几千块钱的。但父亲没有办法凑齐这些钱。
兜兜转转一个圈,父亲回到村里,做了村干部。本想找机会,转入乡里。但是父亲再努力,也没有机会。
父亲到了中年,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席卷而来。
父亲没有什么技术,只能种地谋生。收入,总是没有办法满足一家人的开销。
父亲也折腾过房子。不过是农村那种土砖房,推倒了,建起来,过些年,老化了,又得推倒。
父亲老了,就习惯喝酒解愁。对于人生的困顿,他毫无办法。
我的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母亲似乎没有什么主见,只能够跟随丈夫。丈夫干嘛,她就配合,毫无怨言。
在家庭收入不多的情况下,母亲使劲抠门。
就是过年,母亲也不会随意买新衣服,而是说:“过年后,衣服都打折,急什么。”年后,母亲也不会买衣服,毕竟那时候,春耕开始了,花钱的地方多了。
令人诧异的是,母亲老了,居然有存款好几万。
塞·约翰生说过:“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可惜,我的母亲没有享受赚钱的快乐,也没有花钱的快乐。赚,是身不由己的;花,是万万舍不得的。
看过父母的一生,情不自禁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的时候,还使劲伸出两根手指,不肯闭眼。
原来,他舍不得家里的油灯,有两根灯芯。
灯灭了,严监生走了。钱是留住了,但是严监生却花不了。这赚钱、抠门,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普通人,拼命赚钱,使劲抠门,到头来也不见富起来。
我们身边有很多打工人,月收入三五千,却能抠住二三十万。到老去的那一天,钱还在;老去的那一天,都舍不得买一副好的棺材板。
把改变命运的动作,重复了一辈子,但还生活在社会底层,也没有享一天福气。人生的意义,真的看不见。
02
往后余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既然人生没有意义,那么我们活着干嘛?这不累吗?
其实,人活着,不苛求有什么意义,那就轻松怡然了,幸福也来了。
或者说,你自己赋予人生意义,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生,也是幸福的。
作为普通人,只要努力奔赴幸福,哪怕没有到幸福的目标,那其过程也带来了很多的幸福。
育儿,只管让儿女过好一些,不图什么回报。
把儿女养大,却不指望他们养老,就是晚年的陪伴都随意。育儿没有了意义,但是育儿的过程很轻松,两代人都没有什么挂碍。
赚钱,只管努力存钱,很少花钱,那么存钱的过程也是幸福的。
喜欢抠门的,就大大方方抠门;喜欢花钱的,就开开心心花钱。各有自己的搞法,别强求一模一样的。
有的人,一辈子存钱,但是不喜欢花钱,到死钱还在。也很好,他储蓄的,是钱,更是快乐。
房子,只管去拥有,至于百年之后,会如何,管他去。
买房子,不要求什么意义。你反正有地方住,家里欢声笑语,就够了。
至于以后,房子会给谁,是否被推平,何必在乎。那是历史的变迁,也属于身后事。
身体,只管好好养护,能够活多少年,随他去,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随便活多少岁,你都过好每一个日子,积极向上。
轻轻地来,没有轰轰烈烈;轻轻地走,不带一片云彩。来去的过程,阳光灿烂,就够了。
爱情,只管去爱一个人,有没有好的结果,没关系,爱过,无怨无悔。
爱他,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你勇敢地爱了,这对你来说,没有遗憾了。
也许有一天,你和他分手了,也不要忧虑。爱过了,就满足了。
待人,只管善良,帮助人,但是不求对方回报,有善意的心,就很快乐。
帮助他人,本来很快乐。你要是求对方回报,反而不快乐了。
不求回报,连公开表扬都不要,你的善意,会把心灵的世界变得高尚。
03
父母走了,结束了潦草的一生。
可以说父母一生都没有意义,但是不能否认父母也幸福过。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真实人生。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都不要拧巴。
弘一法师说:“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把失去当成幸福,把得到也当成幸福,一得一失就有了两种幸福。
同样,爱与恨、生与死......狂躁和安静,都是幸福的。
一切,境由心生,都是你自己的体验而已。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