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沉没八百年的宝藏”,你脑海里是不是会蹦出加勒比海盗那样的画面?不过今天要讲的不是电影,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咱们中国南海的故事。

这艘名叫“南海一号”的南宋商船,沉在海底整整八百年,直到1987年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

船上出土了18万多件文物,总价值据说高达两万亿人民币,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更牛的是,它的发现还解开了困扰历史学家上百年的谜团。



一场意外的惊喜

“南海一号”的故事得从1987年说起,那时候,中国水下考古还刚起步,没多少经验。

1985年,英国一个叫迈克尔·哈彻的寻宝家伙在南海捞了一艘清代的沉船,把文物拿去海外拍卖,赚得盆满钵满。

这事儿让我国政府决定自己搞水下考古,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再这么流出去。



1987年夏天,广州救捞局跟英国一家海上探险公司合作,在广东阳江海域搜寻一艘东印度公司的沉船。

潜水员们潜到海底23米深的地方,满心期待捞上来一堆白银,结果吊上来的却是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和精致的瓷器。

专家一看,这玩意儿压根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而是宋代的货!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变了,英国公司还想继续捞,但中方果断叫停,自己接手。



这艘沉船后来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位置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

从那以后,中国开始自己摸索怎么在海底找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不过,当时技术有限,潜水员在海底黑漆漆的环境里,淤泥又厚,啥也看不清,能带回来的只有零星几件瓷片。

直到后来技术进步,这艘船的秘密才一点点被挖出来。



从海底到博物馆

“南海一号”被发现后,打捞工作可没那么顺利。

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跟日本水中考古研究所合作,第一次下水调查。

潜水员在海底摸了半天,只带回几块碎瓷片,进展慢得像蜗牛爬。1990年代,考古学家俞伟超给沉船起了个正式名字“南海一号”,还一直推动研究,但缺钱缺技术,项目拖了好几年。

转机出现在2001年,香港商人陈来发捐了120万港币,考古队终于能买点像样的设备,比如声呐,精准定位了沉船遗址。



2002年,他们在淤泥下发现了成堆的完整文物,瓷器、金银器啥都有,这下大家都知道这船值多少钱了。

到了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技术已经成熟,决定把“南海一号”整体捞上来。

整体捞就是不拆船,连着周围的淤泥一起吊出水面。

这招听着简单,其实特别难。沉船在海底泡了八百年,木头早就烂得不行,稍微一动就可能散架。而且船周围的淤泥得一块儿带上来,不然文物会散落一地。



2007年12月,打捞正式开始。那天海面风平浪静,巨型起重船“华天龙”出马,把装着沉船的钢笼慢慢吊出水面。

这活儿用了整整22个小时,考古队全程盯着,生怕出一点差错。

捞上来后,沉船被送到广东阳江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专门建了个叫“水晶宫”的地方放着,既能研究也能给游客看。

打捞完不算完,清理和研究又花了好多年。船舱里塞满了淤泥,考古学家得一点点挖开,把文物抠出来。



到2019年,船舱基本清理干净,总共掏出18万多件文物,有陶瓷、金银器,还有些容易烂的有机物,比如胡椒和丝绸碎片。

这么多宝贝,能保存下来真不容易。

两万亿的宝藏长啥样

“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龙泉窑的青瓷,釉色青翠,像玉一样温润;景德镇的白瓷,白得透亮,薄得能透光;还有磁州窑的彩绘瓷,图案生动,透着宋代匠人的手艺。



这些瓷器不光是艺术品,更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卖到东南亚、中东,甚至更远的地方。

金银器也不少,金项链、手镯、戒指,做工精细,有些还带点东南亚的风格,可能是贸易途中换来的。

银锭和铜钱也好几堆,上面刻的字还能看清,反映了宋代的货币流通情况。



最稀奇的是那些有机物。胡椒、槟榔、丝绸碎片,这些东西在海底泡了八百年还能留下来,简直是奇迹。

胡椒和槟榔是东南亚进口的热门货,丝绸则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这些东西不仅说明宋代的贸易有多热闹,还能让我们知道那时候的人吃啥穿啥。

专家估算,这些文物的总价值高达两万亿人民币。



但18万件宋代精品,单件就算个几十万也不夸张,堆起来自然是个天文数字。不过比起钱,这些东西的历史价值才是真金白银,拿多少钱也换不来。

这些文物出水后,保护也是个大工程。瓷器还好说,金银器得防氧化,有机物更麻烦,得赶紧冷冻起来,不然一见空气就烂。

阳江博物馆专门弄了个恒温恒湿的环境,才把这些宝贝保存到现在。



八百年后重见天日

“南海一号”不只是个宝藏,它还帮历史学家解开了好几个大谜团。第一个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真面目。

过去大家只知道宋代海上贸易很发达,但具体咋回事,文献里写得不多。这艘船一出水,啥都清楚了。

船上有伊斯兰风格的玻璃珠、波斯来的陶片,甚至还有印度产的香料,这些东西说明南宋的贸易网有多广,东南亚、中东都跑遍了。



专家猜,这艘船可能是从泉州港出发,要去印尼或者马来西亚卖瓷器,结果半路沉了。

第二个谜团是宋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以前大家觉得唐宋的船不如明清的远洋大船,但“南海一号”证明这想法不对。

它的船体用了多重隔舱设计,就是把船舱分成好几个小格子,一个漏水不影响其他地方。这技术能让船更稳,跑远洋不怕翻。



船板还用了铁钉固定,比木钉结实多了。这些细节说明,宋代的造船水平一点不比后来差,甚至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

第三个谜团,跟南宋的经济有关。

北宋丢了北方,南宋地盘小了一半,可“南海一号”告诉我们,南宋靠海上贸易硬是撑住了。



船上那么多出口瓷器和进口商品,说明南宋政府把海上贸易当成了救命稻草,靠这个赚外汇养活国家。这也解释了为啥南宋能坚持那么久没倒。

这些发现,把过去书本上模模糊糊的东西变成了实打实的证据。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能摸能看的真实故事。

“南海一号”不只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以后随着技术越来越好,海底肯定还有更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挖。



参考资料
“南海一号”的发现,对于南宋海上经济的研究有怎样的影响? 搜狐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