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莫斯科胜利日阅兵,27国元首齐聚红场,场面热闹非凡。
可偏偏朝鲜领导人没露面,连个方队都没派,只带着女儿去了俄罗斯大使馆。
这是啥情况?朝鲜跟俄罗斯不是“同志加兄弟”吗?咋就这么低调?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过去几年,俄朝关系就像坐上了火箭,蹭蹭往上窜。
2024年6月,俄罗斯和朝鲜签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纸协议可不是随便签着玩的,直接把两国关系推到了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点。
条约里啥都有:军事合作、经济互助、外交协调,简直就是全方位的“兄弟盟约”。
俄罗斯这边急需盟友,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吃紧的时候;朝鲜呢,也不傻,趁机换来能源、粮食和技术支持。
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得那叫一个默契。
这关系为啥这么铁?说白了,地缘政治的压力把两国推到了一起。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喘不过气,朝鲜也早就习惯了被孤立。
两边一拍即合,决定抱团取暖。
俄罗斯给朝鲜提供石油、天然气和粮食,解决平壤的燃眉之急;朝鲜则敞开军火库,源源不断地往俄罗斯送炮弹和火箭炮。
这种互利模式,比什么外交辞令都管用。
更别提战场上的配合了。
俄乌冲突打得如火如荼,朝鲜没光说不练,直接派兵援俄,还送去大量武器。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西方分析说,俄罗斯现在用的炮弹,差不多一半是从朝鲜来的。
这合作力度,简直让人咋舌。
要说俄朝合作的亮点,库尔斯克之战绝对算一个。
2024年底,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打了一场漂亮仗,成功夺回边境地盘。
而这场胜利,离不开朝鲜的援军。
据韩国情报,朝鲜派了大概1.5万人的部队,跟着俄军一起冲锋陷阵。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站出来夸,说朝军士兵专业、顽强,战斗力杠杠的。
没过两天,朝鲜的朝中社也发声,承认自家军队参战,还顺便宣布“胜利收官”。
这场仗不只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俄朝关系的一次大秀。
俄罗斯借机宣传朝军的贡献,等于公开承认 向世界展示俄朝的铁杆同盟。
朝鲜也没闲着,通过这场仗秀了把肌肉,告诉大家自家军队不是吃素的。
两国媒体一唱一和,把库尔斯克之战包装成了俄朝合作的经典案例。
战事结束后,朝鲜的1.5万援军也没全撤回去。
韩国情报说,只有受伤的士兵被送回国,其他人可能被调到别的战场去了。
这信号很明显:俄朝的军事合作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打算长期干下去。
毕竟,俄乌冲突没那么快结束,俄罗斯还得靠朝鲜的兵和武器撑场面。
库尔斯克的胜利还带来个副作用:外界对朝鲜的期待值被拉高了。
胜利日阅兵就在眼前,大家都猜,朝鲜会不会派个方队去莫斯科,甚至领导人会不会亲自去给普京捧场?结果,啥也没发生。
202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锣鼓喧天,27国元首齐聚,阅兵式热闹得像过年。
可朝鲜的动静却小得可怜,没有方队,没有领导人现身,只有几个武官和大使馆的人坐在观众席上,低调得像是路人。
阅兵结束后,普京跟这些代表见了面,寒暄了几句,算是给了面子。
这事儿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说,朝鲜刚在库尔斯克立了大功,俄罗斯又是铁杆盟友,咋就这么不给力?其实,朝鲜的低调是有讲究的。
莫斯科这次来了27国元首,场面太敏感,朝鲜要是高调掺和,保不齐会惹来美韩的强烈反弹。
平壤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再说,朝鲜领导人亲自去莫斯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俄朝首脑会晤多半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离朝鲜近,安全好控制。
莫斯科离得远,又是大场合,风险系数高。
朝鲜干脆另辟蹊径,派领导人带着女儿去了俄罗斯驻平壤大使馆,发表讲话,送上胜利日80周年的祝福。
话说得漂亮,强调俄朝“战无不胜的同盟”,既表达了支持,又不冒外交风险。
朝鲜的外交动作还不止这些,胜利日前一天,朝鲜外相和国防部长还参加了俄罗斯大使馆的招待会,热热闹闹地给俄方捧场。
这些举动说明,朝鲜不是不重视胜利日,而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参与。
阅兵只是个形式,真正的合作早就放到了战场和军火库里。
如果说派兵是俄朝合作的“面子”,那武器援助就是“里子”。
朝鲜的军火库对俄罗斯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西方分析,俄军现在用的炮弹,差不多一半是从朝鲜来的。
光炮弹还不够,朝鲜的600毫米超大口径火箭炮(KN-25)也成了俄军的香饽饽。
韩国军方注意到,朝鲜领导人最近频频视察军工企业,催着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炮弹和火箭炮。
这架势,分明是在为下一轮军援攒家底。
这动作可不简单,朝鲜一方面想帮俄罗斯顶住压力,另一方面也借机秀自己的军工实力。
去年领导人视察240毫米火箭炮试射后,没多久这批武器就运到了俄罗斯。
现在又是同样的节奏,估计新一波军火很快又会出现在俄乌战场上。
俄朝合作的路还长着呢,只要俄乌冲突一天不结束,俄罗斯就得靠朝鲜的武器和兵力续命。
反过来,朝鲜也能从俄罗斯那儿换来能源、技术和粮食,稳住国内的经济。
双方这买卖,算得上是各得其所。当然,这合作也不是没风险。
美韩盯着呢,朝鲜每送一批军火,都得掂量着国际社会的反应。
不过从现在的趋势看,朝鲜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低调干大事,闷声发大财。
阅兵式去不去,真的没那么重要。俄朝关系走到今天,靠的不是阅兵式上的热闹,而是战场上实打实的配合。
朝鲜的低调,恰恰是它精明的地方:不张扬,不冒险,但该干的事儿一件没落下。
未来,只要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俄朝这对“同志加兄弟”就会越走越近。
胜利日只是个舞台,真正的戏码,还在幕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