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1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彭琰)深圳市政协2025年首期委员讲堂日前在宝安区开讲,聚焦“一老一小”服务改革,邀请杨雁、陈励两位委员为深圳养老服务、普惠托育建言献策。

杨雁委员高度关注社会工作服务尤其是居家养老与家庭教育。她分析了深圳市养老基本情况,并以宝安区为例介绍了基层养老工作。

数据显示,预计“十六五”末期,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之比将超过10%。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82家,养老床位1.6万余张,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68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87家、长者饭堂和助餐点266家。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养老是深圳养老工作的一大特色,全市推进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聚焦居家智能照护、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房间安全监测、家庭床位健康管理、家庭床位安全监测内容,开发“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场景。来自宝安的经验是建立医养结合智慧平台,全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联通9家区公办医院的居家照护平台,老年人通过宝安区“e护到家平台”,就能享受“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居家上门护理服务。

陈励委员热心公益文化和妇女儿童事业,策划推出的关爱空间、共享学校、步步行善等项目曾获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陈励委员用“打好三场攻坚战”来解构超大城市育儿方程式。

在“养育成本阻击战”中,她建议提高育儿补贴力度,增加普惠性托育机构,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大力提升入托率等。

在“教育公平突围战”中,她建议推广“福田-坪山”教育联盟经验,通过跨区教师轮岗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借鉴东京副都心模式,在光明科学城、大运新城等新兴区域试点“教育单元”土地整备制度,优化教育资源分布;升级“云端学校”教育平台,覆盖薄弱学校,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在“心理健康保卫战”中,开发AI智能“早筛-干预-康复”系统,助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快培养“双师型”心理教师团队,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两位委员认为,“一老一小”是事业也是产业,大力推动协同发展,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之路,在供给上实现“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如此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便能相互交融,城市“朝夕美好”便在市民的身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