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淘汰赛的出圈,就像是“想你的风吹到了XX”那样,吹到了全国所有县城。

“没有激光雷达,对于县城里的手头富裕的年轻人来说,现在是羞耻的”,李晟已经发现了,随着中国的各个巨头汽车相关公司们集体下场做同一件事,消费者的认知改变,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其威力甚至比许巍的蓝莲花更大。

他们觉得,买车都买了,但现在流行激光雷达,不带的就很便宜,看着只值15万元。



小米下场了、华为下场了、理想下场了、蔚来下场了,一众的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也都分别下场。移动互联网时代里,最新消息的传递几乎不需要等待,也因此,最新一轮的淘汰赛不再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流行是种轮回,破洞牛仔裤的周期在10-15年左右,在汽车技术的淘汰轮回上,也是相仿。15年前,当大众掏出了TSI+DSG的组合,打的日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毫无脾气。15年后的现在,当工信部短时间内一次性掏出对电池新国标、智能驾驶辅助、隐藏式门把手来了个3大监管之后,让所有汽车消费者的关注度也来到了新高点。

再随着一众汽车企业,分别针对性的掏出了逻辑相同的解决方案,大规模的技术认知淘汰,已经来了。

小米和华为做同一件事,带来了洗牌

“手里拿着20万,不买辆小米SU7参数图片),这会被他的朋友们嘲笑”,在半年之前,观察过几百几千个新买车的县城年轻人之后,李晟在2024年个人总结时,曾经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来描述这款现象级产品带来的认知变化。



李晟,在长三角地区从业超过10年的汽车经销商老板,他所做的并非是重资产的4S店,而是车价更实惠的二级网络。总结一下,他的赚钱的多少更多凭借自己的硬实力,预测对了判断对了,就能大赚。甚至是,在价格战持续的3年时间里,他还是因为预测对了一些爆款赚到了钱,比如油车里的福特探险者、再比如新能源里的零跑。

而现在,对于嗅觉大一一切的李晟来说,他清晰的感知出了新一轮的变化,关于被严管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的新一轮变化是,在越来越强调安全的现下,各大车企已经发现靠嘴来说没有了用处,靠着发布会上的各种PPT和视频演示也不够,而是必须在新车上进行彻底的改变。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事实胜于雄辩。2月和4月的2个新政策,是对智能驾驶管控的明牌,意图让各大车企冷静下来。

2月,要求对OTA进行更严谨的验证以及资料的填报;4月,要求不允许使用自动驾驶的相关描述宣传辅助驾驶,以及对内测、千人团、万人团等抢跑进行限制。



眼前,连锁反应已经发生。先是小米汽车的第二款产品YU7,快速对产品进行了优化重造,并延期发布上市。于是,这款全新车型的最大变化之一也就变成了,全系都会使用上激光雷达。



这并不会意味着入门版本车型也能实现满血的(门到门或者车位到车位等)城区NOA辅助驾驶功能,但会意味着,其在其他场景下,感知能力会明显提升,保证尽可能的提升安全性。



小米之后,是华为。靳玉志在2025年上海车展之前明牌,原话是“我们认为,在自动驾驶阶段,只有camera(纯视觉),是做不到的”。紧接着,华为ADS4面向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这之后,进一步跟上的是理想、蔚来。



刚刚开完发布会,所有L系列新车进行核心技术升级,并且上市之后快速的就开始进行正式交付。明面上,理想的变化是,所有新车标配ATL激光雷达,入门版的AD Pro感知能力进一步扩大,把高速NOA的安全能力进一步升级。



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会在下半年更新VLA司机大模型,接下来,车辆除了可以实现按照导航路线进行辅助驾驶之外,还可以按照人类驾驶员的语音指令,“比如向左拐、开快点”等方式,进行定制化的驾驶。

实际上,理想的胆量和野心都是不小,2025年预计70万的销量,需要较2024年多卖20万辆。今年的2款i系列新车,被业界乐观预计能拿下10万辆销量,这也就意味着L系列的智能焕新版,得较老款多卖10万辆。



再是蔚来汽车,蔚来ES6蔚来EC6开启了预订,并在5月16日完成上市,蔚来ET5、蔚来ET5T也开启了一定,并在5月25日完成上市。新车明面上的核心变化是,外观更换了ET9的很多经典设计元素、把车内大屏从竖屏换成了横屏、更换了新的自研芯片-神玑。



而深层的变化则是,这一次预计能释放出智能驾驶辅助的全面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是,释放智能底盘的全部能力,比如拥有蔚来ET9的高速爆胎后车辆依然不会失控,这种核心安全能力。

纯视觉智驾辅助,要付出代价了?

华为和小米下场了,效果根本不用多说,带来的效果就是“有激光雷达的更好、更高配”。

车企们,现在也是洞察到了这样的趋势变化,仅从2025年的一系列重磅新车上看,在2024年里,很多明确追求纯视觉智驾辅助的车企,已经闭口不谈。



它们采取的最新动作则变成了,尽可能的配上激光雷达,尽可能的发挥AI的能力。于是也就有了,2月时,长安在召开全民智驾普及的大会上,直接宣布,8月时预计对10万元级车型预埋激光雷达方案。



零跑B10,取得1小时大定破1万辆的成绩,目前销量已经爆单。它将激光雷达做到了11.98万元的车型上。这种成功模式下,后续的零跑C10等车型进行改款,也被预期会进一步改写激光雷达智驾的车型定价新低。



比亚迪也是开始了新一轮发力,在刚刚上市海狮07 DM-i上,它已经全面引入了新势力的玩法。配上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喊出了最强奶爸车的口号,带有激光雷达并支持城区NOA辅助的顶配版本,售价也只有20.58万元。



吉利的打法则更加激进,在刚刚上市的吉利银河星耀8身上,带有激光雷达的顶配版本,实际上指导价价格只有16.58万元。

刺激销量固然是重要,但多数车企想要做的更多是拿下消费者的认知。

即,避免让自己的车,压根就不会出现在消费者的待选名单里。

“年轻人好胜心强,怕被自己的圈子看不上”,在实际的汽车销售过程中,李晟总会频繁的面对这样的局面。就比如说,爸爸要给儿子买车,这在5年前,父子二人其实很好达成一致,因为对油车的认知接近。

但现在的新能源时代里,这几乎就是不可调和的问题。例如,如果非逼着孩子买大众、本田或者是一些名气不够大的品牌,年轻人甚至会直接气氛的“不买车”了。

所以,一切已经不止是和价格相关。而最新的一系列案例已经显现,那些继续坚持纯视觉方案的,比如特斯拉和小鹏,它们对抗市场变化的能力,在不断的下滑。

就在4月的智驾辅助事件之后,有很多车企去测试了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安全能力。智驾辅助能力上最强的特斯拉FSD,在类似的场景里能顺利通过,在懂行的人眼里,被评为基本功最扎实的存在,比如前小鹏智驾高管Rocky。业内很多专家和车主认定,后续在中国专属强化训练之后,和华为打平难度不大。



但,更多的消费者显然对于这类技术仍然抱有疑问,再加上市场上特斯拉的竞争对手车型越来越多,特斯拉本身的进步幅度有比较小。于是,销量成绩上,也就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4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58459辆,较2024年同期下降6%,连续7个月发生同比下滑。甚至于,4月时,很多特斯拉的门店销售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为了完成每个月的销售KPI,已经放弃了之前的每周2天休息,而是尽可能的连轴转,多接待”。

另外,小鹏汽车也在被冲击,2024年令其重新崛起的走量车型MONA M03,在东风日产N7入市之后,被分走了很多订单。之前所宣称的15万元唯一高阶智驾辅助口号,被东风日产所取代。另外,也有更多的车企盯上了小鹏P7+的市场,纯视觉之前所拥有的高性价比优势,能够扛多久,还要打个问号。

改变认知,其实就在一瞬间,县城里的年轻人们,他们已经明确的感受到了大品牌的变化,并且认同这种变化。

实际上,这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变量。只是简单的增加激光雷达,这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也就无法脱离浅层竞争。但实际上,更多的汽车品牌正在预埋带有激光雷达之后更大的发挥空间。



譬如,华为在发布会上发布了XMC数字底盘引擎,通过对路面环境的感知和扫描,增加了对车辆高度的控制,让智能驾驶辅助从之前的平面,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安全、舒适。蔚来的SKYOS天枢逻辑也是一样,理想汽车也是一样。

所以,小米装备上类似的技术,也并不让人意外。但,截至目前,纯视觉能否带来相同的能力,目前只有吉利银河在星耀8上挑明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