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定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员"?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虐待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家庭成员关系主要有四种情形:一是由婚姻关系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二是由血缘关系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既包括直系血亲也包括旁系血亲;三是由收养关系而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即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四是由其他关系所产生的家庭成员关系,如同居关系、对孤寡老人的自愿赡养关系等。非家庭成员间的虐待行为,不构成虐待罪。



资深刑事辩护律师、从事刑辩业务十多年的要永辉律师【15824811815】解答:

二、如何正确区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虐待行为通常是长期性、持续性的伤害行为,被害人在被虐待过程中会受伤甚至死亡。《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了虐待致人重伤、死亡的情节及法律后果。虐待行为对被害人的肉体和精神造成折磨摧残,该手段行为和行为后果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存在重合,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主观故意内容不同。虐待罪的故意内容,是使被虐待者肉体上、精神上受摧残和折磨,行为人并不想直接造成被害人伤害或者死亡的结果,被害人所以致伤、致死,是由于长期受虐待的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虐待过程中又故意对被害人加以伤害或者杀害的,那就不仅构成了虐待罪,而且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第二,手段行为特点不同。从犯罪形态看,虐待行为属连续犯罪,具有经常性、一贯性,这是引起被害人致伤、致死的原因,一次虐待行为不足以构成虐待罪,更不足以造成被害人伤害、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一次行为即可构成。



第三,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虐待罪的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要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具有亲缘关系的人实施虐待行为的,不能成立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则没有限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