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进行的英超第35轮的一场强强对决中,切尔西3-1战胜了联赛提前夺冠的利物浦。《The Athletic》记者Liam Twomey撰长文对本场焦点对局进行了战术复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他得出结论:蓝军在控球率过高或过低时表现不佳,马雷斯卡需找到平衡点。


Twomey认为,马雷斯卡的球队在拿到球权时明显更加积极主动,全场切尔西共发动了5次快攻(Opta将“快攻”定义为从本方半场发起的快速反击,并且对手防线尚未完全布置到位),以及6次直接进攻(指的是从本方半场刚进入对方区域开始的一段控球过程,其中至少50%的传球向前推进,且最终以射门或禁区内触球结束)。这两个数据都追平了切尔西本赛季在英超中的最高纪录。

比赛节奏和风格一直是斯坦福桥本赛季的争议焦点。2025年以来,切尔西的直接进攻频率显著下降,许多球迷倾向于认为,这支年轻球队越是致力于“马雷斯卡式控球足球”(俗称“Marescaball”)的传控原则,表现就越差。

而这场对利物浦的胜利方式提出了一个相关问题:这支切尔西是否在控球更少时表现更好?


根据TA的统计,到目前为止,本赛季切尔西在35场英超比赛中有27场控球率超过50%——对于一支希望通过控球掌控比赛、创造机会的球队来说,这并不令人意外。在这27场中,马雷斯卡的球队取得了胜率为主的战绩(15胜8平4负);而在那8场控球率不足50%的比赛中,切尔西则战绩不佳(3胜1平4负)。

Twomey接下来将控球率划分为各个区间,分别统计了切尔西在不同状况下的表现:

1、在12场控球率处于50%至59.9%的英超比赛中,切尔西整体表现不错(战绩为7胜3平2负)。他们在这12场比赛中场均进球1.7个,与同期的场均预期进球完全一致;而场均失球只有0.8个,略优于同期的场均预期失球。

2、在另外12场控球率处于60%至69.9%的比赛中,切尔西的表现略有提升(战绩为8胜3平1负),尽管预期失球上升至1.4,但切尔西场均失球为1.3。而更关键的是,切尔西在进攻端的产出更高:场均预期进球达到2.0,实际场均进球为2.2。

造成这种进攻提升的一个原因可能出人意料:切尔西在控球率升至60%以上时,反而平均每场发动更多的快攻(1.9次,高于原本的1.3次)和直接进攻(2.9次,高于原来的2.6次)。这很重要,因为虽然马雷斯卡强调控球,但他同样要求一旦击破对手第一道防线、形成局部人数优势后,必须迅速推进。

然而,对手在这类比赛中也更具威胁,平均每场对切尔西完成11.8次射门(相比之前的7.9次),切尔西遭遇的直接进攻次数也小幅上升(每场0.6次,之前为0.5次)。

3、在控球率介于40%至49.9%的7场英超比赛中,包括了两次对阵曼城、11月与阿森纳的比赛,以及12月主场与富勒姆的西伦敦德比。这些比赛中切尔西一场未胜,但其中也包括两个本赛季较为亮眼的胜利:9月主场4-2击败布莱顿,以及客场3-0大胜西汉姆。

在控球率较低的情况下,切尔西平均每场被对手射门13次,而自己制造的射门为13次,略低于对手。同时,在这类比赛中,切尔西平均预期进球为2.0,却只打进1.6球;而对手的平均预期进球为1.6,却攻入1.7球。进攻端和防守端的运气都没站在他们这一边。


从上述情况来看,马雷斯卡坚持的“要通过控球赢得比赛”的理念暂时站得住脚——但也可以看出,控球率并非万能。切尔西在本赛季英超中有三场比赛控球率达到或超过70%,结果一场未胜:两次对阵伊普斯维奇,以及12月客场与埃弗顿的0-0平局。

在面对密集防线时,切尔西推进节奏几乎完全被抑制:在上述三场比赛中,他们只完成了1次快攻和4次直接进攻,却被对手打出了8次快攻和8次直接进攻。看过那几场乏味比赛的球迷都能感受到,马雷斯卡球队表面上的控球其实脆弱,极易被更顽强、更果断的对手打破。

面对埃弗顿以及两场与伊普斯维奇的比赛中,切尔西合计射门66次,仅打进2球。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平均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值仅为0.08 —— 远低于他们在控球率较低比赛中的数据。简单说,他们创造了大量低质量的射门。

马雷斯卡曾在采访中表示:“我唯一能说的是,我认为最近六场主场英超比赛,我们面对了南安普顿、莱斯特、狼队、西汉姆、热刺和伊普斯维奇,我们赢下了其中五场,而人们最享受的,或许是对热刺那场(切尔西1-0取胜)。但热刺是这六场主场比赛中唯一试图高压逼抢的球队。”

“所以,可能这就是我们进攻更多、推进更快的原因。但面对其他死守在禁区里的球队,比赛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打不同类型的比赛。我们也会改变——战术上,我们会一场场去调整。”

“从本赛季的表现来看,切尔西更容易在控球率太低或控球率太高的比赛中丢分,而马雷斯卡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最具‘生产力’的平衡点”,Twomey写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