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当选天主教第267任教皇,尊号“利奥十四世”。这位拥有秘鲁国籍的新任教皇在首次公开讲话中使用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却未提及英语,引发美国舆论哗然。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多国政要迅速将其视为“本土代表”,秘鲁总统更公开宣称其“选择成为我们的一员”,而特朗普支持者则怒斥新教皇为“叛徒”。
拉美国家的集体认同
现年69岁的利奥十四世自1985年起定居秘鲁,2015年成为奇克拉约教区主教并正式入籍秘鲁。当选次日,秘鲁总统迪娜·博鲁阿尔特在公开演讲中强调:“他选择与我们共同生活,心中承载着秘鲁的信仰、文化和梦想。”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则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其当选“鼓舞了在美受辱的拉美移民”,并呼吁移民群体“团结起来应对挑战”。哥国内政部长阿曼多·贝内代蒂更直言:“他就是拉丁美洲人。”
拉美政界的热情源于利奥十四世长期关注移民议题。他曾多次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公开声援被遣返的萨尔瓦多移民,质问当局“是否看不见苦难”。2024年,他通过社交媒体抨击时任副总统JD·万斯的移民立场,转发《JD·万斯错了:耶稣从未要求我们给人性排序》等文章,引发保守派强烈不满。此外,他还就控枪、弗洛伊德事件等美国社会争议频繁发声。
美国国内的激烈反弹
新教皇未使用英语致辞的举动迅速点燃部分美国民众怒火。有网民指责其“刻意忽视美国信徒”,更有人翻出他过往批判特朗普的言论,将其戏称为“犹大二世”。特朗普阵营支持者称其是“自由派垃圾”,前白宫顾问则在评论区嘲讽:“他连英语都不愿说,算什么教皇?”
争议背后折射出利奥十四世的复杂身份认同。尽管出生于芝加哥,但其母亲为墨西哥裔,父亲有意大利和德国血统。自青年时期赴秘鲁传教后,他深度参与当地事务:2017年兰巴耶克省洪灾期间,他亲赴灾区慰问;担任奇克拉约主教期间,定期为贫民提供餐食。秘鲁北部塞萨尔省政府评价称:“他理解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因为他的大半生都扎根于此。”
国际社会的多元期待
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呼吁新教皇延续方济各教皇“和平与社会正义”的遗产,强调“世界需要团结而非战争”。部分天主教团体则期待其推动环保议程,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发文称:“愿他引领人类战胜贪婪,化解气候危机。”与此同时,美国天主教保守派对教皇的“进步倾向”深感忧虑,尤其是其曾支持同性恋群体权益的立场。
白金汉宫确认,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将缺席教皇就职典礼,改派代表出席。而拉美多国已筹备代表团赴梵蒂冈观礼,秘鲁政府更计划将其故居申报文化遗产。从芝加哥到奇克拉约,这位穿梭于双重文化背景的教皇,正成为全球化时代宗教与政治交织的独特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