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冬龄先生开始尝试盲书、竹书、人体书的时候,整个书坛都震惊了,这个被寄予复兴传统书法希望的人开始尝试颠覆传统书法了,那么当今传统书法的路又在何方?然而当人们还未缓过神来,王冬龄先生的乱书就来了。
王冬龄先生通过将文字进行重叠,制造了一种混乱,让文字难以识读甚至不可识读,让作品只剩下凌乱的线条,这不仅仅是颠覆了传统书法,更是直接颠覆了书法艺术。
当书法成为纯艺术,必然要突破所有束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其中难免要有颠覆,然而颠覆到什么程度还能保持书法的本质,王冬龄先生似乎划出了一个边界。
书法曾经是注重实用性的,文字内容是书法的主体,是文化的展现。书法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书法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根本,没有文化的书法将失去灵魂。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用识读的方式去品味书法,从品读文化开始去领悟书法之美,如果书法不可读,那么就关闭了欣赏书法的第一道门。
历代书法家不乏勇于创新者,但是却没有人敢关上这道门,直到王冬龄先生乱书的出现,这道门被关上了,人们不得已要重新认识书法了。
尽管乱书牺牲了文字的可识读性,受到很多民众的质疑,但是却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同时也受到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的青睐。
乱书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认可,主要在于创造者是王冬龄先生,这个曾经在当今传统书法领域的潜在领军者。
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曾说过:“王冬龄对传统书法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的探索实践是值得思考的。”
所以不应该简单的质疑乱书的出现,而要思考乱书为什么出现,乱书的出现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理念。
看过王冬龄先生乱书创作的人都会亲身经历从清晰到混乱再到恢宏的整个过程,就像人的一生,本以为每件事都可掌握,但是却因为相互重叠而变得混乱不堪,然而这就是绚烂多彩的人生。
乱书看似混乱的表象下,却是清晰的线条逻辑,清晰的叠加又造就了无法识读的混乱,面对混乱不必慌乱,因为所有混乱的底层都是清晰,能够驾驭清晰和混乱的人必是王者。
乱书开辟了除王书俊秀美和颜书古拙美之外的混沌美,这种新的审美角度的发掘来源于王冬龄先生深厚的传统书法造诣和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乱书是王冬龄先生独特思想的表达。
乱书存在的意义还在于书法表达文化的方式转变,在实用性书法阶段,书法是文化输出的载体,但是在书法进入纯艺术发展阶段,书法将成为文化注入的载体。
书法家不再用书法传递文化,简单的让观者品读,而是将文化注入到书法当中,引发观者的开放性的思考,不同的人对乱书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开放性思考一方面是对乱书的感受,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的反思,这是传统书法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就是乱书牺牲可识读性的重要意义。
乱书抛弃了文字的可识读性并不是割裂了书法与文化的关系,而是用更深刻的方式展现了文化,品读乱书不单是品味作品,更是认识自己。
所以对于乱书这种无法识读的书法作品该怎么读?当然是用心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