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庆,我想回家!”

听完电话那头朋友的话,一向坚强的刘晓庆忍不住嚎啕大哭,电话那头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周洁,如今病入膏肓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落叶归根。

回国后的周洁仅仅5天后,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直到她离世后,所有人才知道生前的她曾拿出了20万美元,干了一件让所有人忍不住流泪的事情。



2021 年 9 月的关岛机场,周洁在轮椅上已经等了 48 个小时。肺癌晚期的她体重只剩 60 斤,身上的病号服空荡荡地垂着,眼睛却一直盯着东边的云层。

机械故障让原定的航班无法起飞,她躺在担架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被角,嘴里反复嘟囔着:“上海的桂花该开了吧。”



刘晓庆接到越洋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的声音虚弱得就像是一片薄纸。两人相识近 40年,电话那头的周洁没有多说病情,只说:“想回家。”

那时的周洁已经在关岛滞留两天,医疗团队的人后来回忆,她连喝口水都要歇半天,却固执地不让人关上舷窗的遮阳板,说要看着东方的方向。



好友们为了让周洁回家一起凑了 27 万美元包下医疗专机,中美医生全程护航。

当轮椅碾过浦东机场的地面时,精神状态不佳的周洁却突然来了精神,强撑着自己坐直,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看到的一切。



她的嘴巴一直在嗫嚅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盯着机场的天花板,眼角有泪滑下来。

10 月 1 日晚上,护士发现周洁枕边放着一张旧照片:1983 年,她和刘晓庆在北影厂宿舍的合影,两人穿着练功服,脸上带着刚排完戏的疲倦。



床头柜上的收音机播着《茉莉花》,她的手指在被面上划着舞步,动作越来越轻,最后停在一个托举的姿势上。

五天后,亲友在她的遗嘱里发现,20 万美元定向捐给奉贤的乡村舞蹈教室,附言写着 “给买不起舞鞋的孩子”。



而她的账户里,只剩下 37 美元 —— 那是周洁变卖了自己休斯顿的房产后剩下的为数不多的钱。



周洁的童年是在上海的弄堂里度过的。60 年代初,她被寄养在姨妈家,7 岁那年,听见巷口的评弹声,竟跟着旋律比划起动作。

姨妈站在门口看了半天,发现她转圈时脚步稳当,手臂扬起的弧度像极了戏台上的角儿。



所以在12 岁那年,上海歌剧院招生,周洁在姨妈的支持下报了名。

她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衫,即兴跳了一段《采茶舞》,脚尖在水泥地上磨出了血泡,却让考官王莲芬红了眼眶。



但没想到周洁 “地主孙女” 的身份却成了拦路虎。工宣队的人说她 “出身有问题”,拒绝录取。

王莲芬把报名表拍在桌上:“不让她进,我就辞职。” 这才给周洁争来了一个珍贵的名额。



寒冬的清晨,练功房的窗户结着冰花,她偷偷溜进去练基本功,脚尖冻得发紫,就用围巾裹住脚,对着冰花里的倒影比划动作。

1979 年,舞剧《半屏山》进京前,她在排练时摔断了肋骨。医生让她卧床休息,可她盯着演出日程表,让护士用绷带把胸腔缠紧,说:“北京的观众等了半年,不能退票。”



首场演出时,每一次跳跃她都要咬住嘴唇才能不发出声音,谢幕时鞠躬太猛,咳出的血沫染红了领口。

十四场演完,医生发现她的断骨早已经错位愈合,她却笑着说:“这样跳舞,倒多了些劲儿。”



1982 年,李翰祥在拍《火烧圆明园》,周洁连试镜都没参加,只是路过导演的剪辑车时,听见里面放着《凌波舞》的曲子,便脱了鞋跳起来。

旋转时发簪甩落,她顺势跪地抚发,这个意外的动作让李翰祥当场拍板:“丽妃就该是你这样。”



后来那段 “丽妃如厕” 的戏,成了影史经典 —— 镜头里,她提着裙摆,脚步轻盈得像踩在云上,回头一笑时,眼角眉梢都是戏。

为了演《杨贵妃》,她从 90 斤暴肥到 130 斤。每天喝三碗猪油汤,吃到看见碗就想吐。



戏杀青后,她要在一个月内瘦回原样,每天蒸桑拿、喝利尿剂,整个人虚弱得走路都要扶墙。

拍《霓裳羽衣舞》时,她穿着 15 厘米的木屐,脚踝肿得塞不进鞋,就缠三层纱布硬塞进去。



旋转时木屐打滑,她摔在地上,爬起来却说:“再来一次,盛唐的裙子该有风的。” 那场戏拍完,她的脚踝肿得像馒头,走路都要踮着脚。

这样敬业的态度也让周洁成为了当年最当红的明星,但没想到在这最当红的时候,周洁竟然选择放弃事业,跑去了外国发展。



1996 年,周洁带着 3000 美元到了休斯顿开起了舞蹈教室。

但显然这点积蓄非常不够用,在租完舞蹈教室的场地后就几乎分文不剩了,于是她只能在舞蹈教室的折叠床上睡了八个月,吃饭也只有冷面包就自来水。



有次水管爆裂,水漫了整个教室,她趴在地上修到凌晨,浑身滴着水,还惦记着用抹布把地擦干,说:“别让孩子们明天踩湿鞋。”

不过在最刚开始招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周洁,于是她只好拿着传单去休斯顿的大街上宣传,全然没有了国内大明星的样子。



有人把她当成 “中国功夫表演者”,她也不解释,当场脱了鞋跳《踏歌》。落叶跟着她的裙摆翻卷,围观的人里,有 20 个成了她的首批学生。

后来她把《论语》编成舞蹈,“克己复礼” 是圆场步,“己所不欲” 是两人对抗的动作。休斯顿大学演出时,美国观众说:“没想到文字能变成舞步。”



老布什接见她那天,她穿着补丁的练功服就去了。有人提醒她换身好衣服,她说:“真正的中国舞蹈,在磨出血泡的脚掌上,不在华服上。”

见面时,她给老布什看学生们的照片,说这些孩子里有黑人、白人,都穿着红舞鞋,跳着中国的步子。



2022 年春天,奉贤的乡村小学里,200 个孩子穿上了绣着 “归” 字的红舞鞋。教室墙上挂着一张照片:2021 年在关岛机场,周洁望向东方,眼神比舞台上的任何一次谢幕都要明亮。

那是她生命最后的凝视,像她当年在休斯顿街头跳的《踏歌》一样 —— 舞步会停,但根扎在故土,就永远有回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