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夜深人静时,一家医院急诊室灯火通明,一位年轻妈妈紧紧抱着怀中痛哭的孩子,焦急而坚定地走进来。
医生接过孩子查看伤情,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处理得很好,创面干净,没有乱用药物,这位妈妈做得真棒!”
原来,这名不到一岁的男婴,不小心将桌上的热水壶碰倒,几乎沸腾的热水洒在孩子身上,瞬间烫伤了腹部和腿部。
家人吓得手足无措,但妈妈却迅速冷静下来,第一时间用冷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并保护好伤口,随后立刻送医院。
正是她这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急救措施,帮孩子避免了更严重的伤害。
这位妈妈后来说:“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儿童烫伤急救的科普文章,记得专家说烫伤后的黄金处理时间是前30分钟,必须马上降温,避免烫伤进一步加深。”她的果断与理智,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一致好评。
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有这样的急救知识。相反,许多孩子被烫伤后,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因为迷信偏方或操作不当,让孩子伤情加重。
02
烫伤急救失误:孩子最无辜的牺牲者
在医院里,医生还接诊过一个16个月大的小女孩,被热水倒在身上后,家人第一时间并没有降温处理,而是手忙脚乱地脱她的衣服,导致孩子娇嫩的皮肤大面积撕裂。
等送到医院时,孩子不仅胸部、颈部烫伤严重,还有许多人为造成的撕裂伤,孩子痛得一直哭闹不止。
还有一位5岁男孩,烫伤后,家长不信正规医疗,反而在伤口上抹了来历不明的药膏。
几天后,孩子创面感染发炎,拖着才送去医院,结果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不得不接受更大面积的清创和输液治疗。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个悲剧案例。一名孩子被烫伤后,家长听信民间偏方,用香灰、酱油、牙膏轮番上阵,等创口化脓后才送医,结果引发感染,孩子最终因中毒性休克不幸去世。
医生直言:这些“偏方”真的是在拿孩子的命开玩笑!
所以,无论是家长、月嫂、保姆,还是育婴师,都应掌握最基本、最正确的烫伤急救知识。
在关键时刻,这不仅是应对危机的能力,更是守护孩子生命的底线。
03
孩子被烫伤后,正确处理的“四步法”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应对突发状况,医生总结了一套“儿童烫伤黄金四步法”。请大家一定牢记:
第一步:冲——冷水持续冲洗创面10~30分钟
孩子一旦发生烫伤,家长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脱衣服,不是送医院,而是马上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到30分钟之间。
注意事项:
冲水要用干净的流动冷水,不要使用冰水或冰块;冲洗水流不宜太急,以免加剧疼痛;如果伤口部位被衣物覆盖,先冲水再处理衣物,避免衣物粘连撕扯。
这个步骤的意义在于迅速带走残留热量,减少烫伤深度,减轻皮肤组织的伤害。
第二步:脱——轻柔脱下伤处衣物,避免撕扯
在冲洗完毕后,要及时将伤处的衣物轻轻脱下,防止热力继续焖烧皮肤。
但这个动作要特别小心,如果衣服已经粘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扯,应剪开衣物,最大程度减少对皮肤的二次伤害。
第三步:盖——用干净布或纱布遮盖,避免感染
处理好伤口后,用干净的棉布或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细菌侵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没有医用纱布,尽量选择洁净、柔软、无绒的布料。
切忌使用以下物品:
面粉、香灰等粉末状物;酱油、牙膏、土方药膏;未知成分的草药敷料。
这些做法不仅不能止痛,反而可能造成污染和伤口恶化。
第四步:送——尽快送正规医院,及时接受专业治疗
紧急处理完成后,应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特别是正规、有烧伤科的医院进行诊治。不要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烫伤的严重程度不是光看面积,有时即便只是小面积,但如果伤及关节、脸部、生殖器等特殊部位,也需要特别处理。
果妈寄语
那位冷静处理烫伤的妈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她只是认真看过一篇科普文章,并把知识牢记于心,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孩子最可靠的保护伞。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的父母——用科学育儿的理念守护孩子平安成长。不信偏方,不听谣言,掌握正确的育儿急救常识,这不是额外的技能,而是对孩子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与责任。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