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年前,南亚次大陆被一分为二,印度与巴基斯坦就此诞生,可这新生却伴随着无尽的战火与冲突,直至今日仍未平息。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历史渊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

印巴分治的背景

  在古代,印度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概念,而是一片广袤的次大陆,上面林立着众多王国与土邦。16 世纪初,巴布尔这位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挥军入侵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在阿克巴大帝等杰出统治者的带领下,帝国不断开疆拓土,北起中亚,南至德干高原,成为当时世界上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那时候,印度次大陆在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不同宗教、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



  然而,平静在 18 世纪中叶被彻底打破。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原材料与市场的渴望如饥似渴。东印度公司从单纯的贸易机构,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军事、政治权力的殖民统治工具。1757 年的普拉西战役,英国击败孟加拉的纳瓦布,就此开启对印度的直接殖民统治。此后,英国通过一系列战争与政治阴谋,将众多土邦纳入囊中。1857 年,印度爆发大规模反英民族大起义,虽惨遭镇压,但英国政府也意识到东印度公司统治方式的弊端,1858 年撤销该公司,直接对印度进行统治,印度彻底沦为英属印度殖民地。

  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印度的政治、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政治上,英国建立起专制统治体系,总督与各级殖民官员牢牢把控行政、立法、司法大权;经济上,印度被当作工业原料供应地与商品倾销市场,传统手工业遭到毁灭性破坏,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印度人民的反英运动从未停歇。

蒙巴顿方案

  时光来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在战争中损耗严重,实力急剧衰落,已无力维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此时的印度,国内反英运动高涨,1946 年 2 月 18 日,2 万名海军士兵在多地举行反英起义,虽因资产阶级出卖与缺乏正确领导而失败,但却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根基。英国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商讨权力移交问题,然而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这两大政治势力,在共同建国问题上矛盾重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为了尽可能维护自身在南亚地区的利益,英国决定使出 “分而治之” 的阴招,推动印度独立并将其分裂为两个国家。1947 年 6 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 “蒙巴顿方案”。该方案以宗教信仰为划分标准,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地区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地区归巴基斯坦。本以为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却成了冲突的导火索。方案一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瞬间被激化,大规模宗教仇杀、流血冲突不断上演,无数无辜平民在这场混乱中丧生,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庞大且悲剧的人口迁徙也由此拉开帷幕。



  在众多矛盾焦点中,克什米尔问题尤为突出。1947 年 10 月,克什米尔土邦王公宣布加入印度,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双方随即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 15 个月,最终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并划定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约 2/3 的土地和 3/4 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其余部分。但克什米尔问题远未解决,此后双方在这一地区冲突不断。

  1965 年,因克什米尔争端,印巴两国再度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双方在战场上互有胜负,最终在苏联斡旋下签署《塔什干宣言》,承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可和平并未长久,1971 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动荡,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这一次,印度取得胜利,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遭受重创,国家一分为二。



  时光流转至当下,印巴关系依旧紧张。近年来,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控线附近多次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019 年,印度政府宣布废除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将其划分为两个联邦直辖区,这一举动引发巴基斯坦强烈抗议,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印巴从同属一个次大陆,到走向分裂并冲突不断,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宗教、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78 年过去了,冲突带来的伤痛仍未消散,和平的曙光依旧黯淡。如今,你认为印巴两国该如何突破困境,走向和平?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