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一阵激越的锣鼓声,点燃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情。5月9日,在淄博市博山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群山间的齐长城、孝妇河畔的繁华老街、名人的逸闻趣事……活动现场,北大纵横企业管理咨询师、省散文学会会员、淄博作家协会会员蒋韶华以“非遗薪火传,乡情守未来”为题,为学生们讲起了博山的历史,让大家触摸到博山历史文化的厚重脉络。
71岁的博山剪刻纸技艺非遗第三代传承人王彬先生,带着博山扮玩剪纸长卷惊艳亮相。王彬赠予学校的剪纸作品,通过博山的民俗风情,将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展现出来,更承载着他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
陶瓷艺术家、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博山高温窑变花釉彩绘匠师赵锦星先生向同学们讲授了高温窑变花釉彩绘的知识与技艺。同时,赵锦星向学校赠予了精美的窑变花釉盘作品。高温窑变花釉彩绘是博山特有的传统陶瓷技艺,他希望这一火与土的艺术,能够在校园里播下传承的种子。
北京孝行天下文化传播中心国学讲师、淄博惟谦书院院长王彦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从“孝”字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同学们树立文化自信。
省非遗项目博山锣鼓技艺传人董浩文带领锣鼓队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激昂鼓点如雷贯耳,瞬间燃爆现场,将博山锣鼓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传承火种。
“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让博山文化绽放新的光彩。”博山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博山文化,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波 通讯员张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