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极目新闻报道,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有媒体称,长和获准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以外的港口。请问中方有何评论?发言人表示:这一报道没有根据。我愿重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表示,高度关注有关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中国政府将依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企业商业行为应遵守相关法律,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看到没有,任何方式!如果瞎搞,那就采取法律措施!李嘉诚为自己卖港口的行为辩护,最底层的逻辑,说是什么在商言商。这话如果在二十年前,可能行得通,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在中美大博弈的背景下,这件事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了。这桩交易的标的,不寻常。



李嘉诚(资料图)

这显然也是美方伙同长和集团对中方态度的又一次试探,显然,在长和集团看来,自己这已经是做出了“重大让步”,都已经同意了不出售巴拿马的港口了,那官方是不是也应该退一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取消对长和集团其他港口交易的审查呢?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嘉诚和长和集团近期唯一一次想“歪招”,想要继续将港口出售给美西方了,就在不久前,李嘉诚方面还在试图通过将43座港口资产拆分成两笔单独交易的方式,来绕过官方监管部门审查的方式,来继续对美西方出卖港口。

根据国内有关部门出台的公告显示,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更值得警惕的是,文章特别强调可用的法律不只是《反垄断法》,必要时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都是可以使用的。一旦交易触及国家安全红线,不仅会面临经济处罚,更可能涉及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为何一项商业交易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答案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资产的买卖,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

毕竟李嘉诚的这些港口资产分布在世界多个战略要地,其商业价值与地缘战略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前我们内地多家重要国企向其表达收购意向,比如2023年,招商局集团曾开价220亿美元求购长和港口资产,但都被李嘉诚无情地拒绝,根本不给我们内地企业商量的余地。而贝莱德的报价仅190亿美元,且附带政治风险,李嘉诚这样做显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而是想将其家族与西方资本的战略绑定,连港府和我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手都刹不住。



港口(资料图)

如果此次收购完成的话,阿彭特家族将拿下除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之外的所有港口,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不过尽管看似阿彭特家族拿下港口交易中的大头,但这笔交易的矛盾焦点并未改变——贝莱德财团依旧稳稳拿下巴拿马两个港口的51%股权,将其收入囊中。并且TiL看似是“新买家”,实际上早在3月初长和发布的交易公告中,就已经出现了TiL的大名。只不过,之前是由美国财团贝莱德牵头,来与长和完成这笔交易,现在却移形换位,由TiL挑起大梁,贝莱德反倒成了配角。



李嘉诚(资料图)

话说回来,即便现在李嘉诚向美国霸权妥协,难道就能换来安宁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依照美国的霸权行事风格,你越是妥协屈服于美国的霸权淫威,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只会进一步遭到美国的“收割”和打压,继而进一步的对美方妥协,直到自身利益被美国“剥夺”完了为止,当自身失去了利用价值后,美国就会一脚将你踢开。在这之前,无数的实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脱离国家利益的资本安全,也没有凌驾于主权之上的商业逻辑。何去何从,长和应当作出明智的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