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德国经历了二战之后,第一次总理选举事故。原本作为2月份大选中获胜的联盟党领导人默茨,结果得票率仅28.5%,到5月份,只能被迫和社民党签署联合执政,以完成对议院的绝对数控制。本来事儿到这,理论上应该圆满落幕的。结果,3个月过去,这事儿完全变了。不光变了,更要命的是,随着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一份声明,直接引爆了整个德国舆论。
这个事儿怎么说呢,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德国走向又一个“啤酒馆”的必然。视线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选举问题上。这事儿离谱就离谱在,默茨在筹备组建联合政府、要上位的时候,原本的第二名,德国选择党AfD的支持率,突然跃升到了第一名,达到26%。而默茨所在的联盟党,支持度下滑了3个百分点,调到了25%。那么,照理说,尽管这里面的情况变了,但是默茨只要和占据15%支持率的社民党联合,其实根本没有问题的。
结果,不好说到底是“选择党”威胁到了谁的位置,还是“选择党”壮大的速度超出了德国建制派的构想。在选举本就意乱团麻的时候,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灵机一动”,居然开始玩手段,将“选择党”定性为“明确的极右翼组织”,然后要取缔该组织。于是,德国舆论就“炸开花”了。
随即,德国选择党的领导人魏德尔,指责当局搞政治操弄,所谓的“极右翼”不过是借口,核心是不让德国现在最大的反对党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挺搞笑的是,德国的“宪法保卫局”持续隐身,反而是德国的内政部长费瑟主动表示,“不存在任何政治干预”,给外界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然后,“经典时刻”来临,选择党另一个高层比约恩·霍克,在网上威胁德国宪法保卫局的人,建议“找份新工作”,否则历史就会重演,要死大家就一起死。并指责德国宪法保卫局是当代的“盖世太保”。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会疑惑,这和你上面说的,德国走向又一个“啤酒馆”事件是必然的,有什么关系?当然是有的。因为这个所谓的德国“宪法保卫局”,实际工作,实则是反宪法的。它是二战之后,英国人借着东西德分裂,构建的一个组织,本质上是战胜国用来控制德国的一个“隐形”组织,平常不参与政治活动,但有能力直接干预德国的政治程序。
而这么多年过去,它也从英国的“搅屎棍”,变成了美英操控德国的工具。此前干出“去工业化”、“支持性别多元化”、“无脑反华”之类离谱操作的绿党,这个“宪法保卫局”就一路绿灯“保送”。而提出政治独立、重启边境管理、反对接受难民、重启德国货币的“选择党”,却被扣上了“危险组织”的名头。
回看现在的问题,德国“选择党”的支持者占到了快2200万人口。这里面哪怕激进人群只有5%,那也是110万人。现在要取缔这样被广泛德国人支持的组织,德国人极端起来可是真能干一些事情的。默茨这个总理还没正式上台,就有人给他找了一堆的麻烦事。你很难不怀疑,这背后没有什么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