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75年5月3日,北京,中南海的一次内部谈话中,毛主席讲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害得我两年不能吃鸡蛋。”

当时,苏联专家的一篇文章声称鸡蛋胆固醇高,不能吃,全党便一窝蜂跟风。当“苏联科学”变成“最高指令”,不仅扼杀了鸡蛋,也卡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条主义的危害,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生死攸关。这句听似俏皮的牢骚,背后藏着毛主席几十年来与教条主义斗争的沉痛积淀。从湘潭的泥地,到北京的高堂,毛主席的每一次反思,都立足在实地考察的冷硬现实上。这不是故事,是共和国的历史命脉。



鸡蛋的账,怎么算?

1975年,毛主席对着一屋子的高官,说他两年没吃鸡蛋。苏联文章说鸡蛋含胆固醇高,不能吃。

国内就跟上:“主席也不吃,我们也别吃。”两年后,苏联又发文章,说胆固醇没事,鸡蛋能吃了。毛主席说:“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这话不是随口的玩笑,而是对党内教条主义的痛斥。

这不是第一次“外国话语”成了中国政策的指南针。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的意见就是“指示”,苏联的经验就是“真理”,哪怕脱离实际也要强行照搬。



1930年5月,江西瑞金,《红色中华》报社内,毛主席写下一篇文章:《调查工作》。后来改名《反对本本主义》。

文章首句写得清清楚楚:“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当时咱们内部首次系统批评教条主义。文章批评党内一些干部“拿着本本乱指挥”,不顾中国的实际。这些干部大多未曾走进农村,不知道农民是啥样,却高喊“依靠工人阶级”,照搬苏联城市革命路线。

苏联模式强调工人阶级起义。1917年,彼得格勒的工人武装发动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而彼时的中国,1925年前后,全国工人只有两百万人,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二。

1927年起,党内主张城市武装起义。南昌、广州、长沙,相继起义,全部失败。城市守不住,人员大量伤亡。



而农村?没人提。提了就说“不合马列”。可毛主席提出要重视农民,党内却有人说:“不符合工人阶级领导原则。”毛主席没吵,也没解释。他去了湖南。

1927年1月到2月,湖南五县,实地考察32天。他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文中列举农民如何打倒土豪、推翻封建宗法。毛主席说: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这句话,不是拍脑袋。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毛主席讲:调查不是凑数,是“要自己亲自动手”,“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许多巡视员喜欢指手画脚,说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不调查,不研究,一张嘴就是苏联经验。

这不是理论争论,是生死判断。用苏联的尺子量中国,不合适。城市打不下来,革命队伍一个接一个地败。毛主席说:“我们不是照相机,不能照着西方底片印照片。”



城市不好打,农村怎么办?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举起武装旗帜,占据城市不到一周,被迫撤退。随后是广州起义、长沙起义,一连串的城市暴动接连失败。问题不在勇气,而在方向。

党内仍旧坚信:“革命中心在城市。”但中国1920年代是什么结构?八成以上是农民。城市仅占一隅,产业工人不足200万人。这不是组织不力,而是对象不对。



毛主席另辟蹊径。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他没有继续向城市推进,而是率部队南下,深入湖南与江西边界的罗霄山脉。目的明确:找一块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扎根。

1928年,井冈山成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敌军难以围剿。毛主席在这里建立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政权三大制度。

对比共产国际的指示,毛主席选择“从农村包围城市”。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可他坚持调查。在井冈山,他每天走村串户。亲自访谈贫农、雇农,统计每家土地、牲口、欠债数目。



根据这些资料,他推动打土豪、分田地。每一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地主被清查,土地按人口平分,形成深厚群众基础。

而当时的“正统”革命路线呢?照搬莫斯科模式,主张“武装工人”,结果工人在哪儿找都不知道。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说得直接:你要谈阶级关系,先看实际结构。不要看了几本书,就以为懂了全中国。

这不是讽刺,这是逻辑。他说:“我不是反对马列,是要把马列的原理用在中国。”



1930年代初,中央苏区确立。毛主席的路线从“异端”变为主导。从井冈山到瑞金,从偏远山区走出了一条通往政权的道路。这个路径,不在“本本”上。它写在田地里,写在山坡上,写在每一户农家墙上。

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革命也是。认真看地形,认真听农民,认真数粮食。路线才走得通。

一条道路,要靠双脚走出来。书上写不出崎岖,只有泥土知道重量。



“反对本本主义”,不止是口号

1964年,北京三南会议召开时,毛主席拿出一篇老文章,说:“这篇文章还有点用处。”这篇文章就是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三十多年前的文字,被他亲自审定,改名后编入《毛主席选集》。理由明确:党内教条主义仍未根除。

文章中有一段话,字字在理:“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你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这句话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针对一种思维。



1950年代,科学、教育、文化系统大量引入苏联模式。教材、课本、制度、术语,全线照搬。不懂俄语的,学俄语。不懂化学的,翻译苏联教科书。甚至连煮鸡蛋这种事,也要看苏联专家怎么说。

毛主席在1975年讲:“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讲的正是这种情况。

不仅仅是生活方式,政策制定也高度依赖外部经验。各行各业都觉得,苏联专家说了,咱们就得跟着干。调查研究成了多余,“自己动脑”成了异端。

毛主席对此非常警觉:“我们不能拿别人的话当令箭。我们的政策,要从中国人自己的嘴里出来。”



这不是空话。1960年代,他推动农村调查、“五七干校”、知识青年下乡。每一项,都强调“走进实际”。不是为了劳动,是为了认清中国国情。

《反对本本主义》写得清:“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主席信这句话一辈子。哪怕是晚年,哪怕是吃鸡蛋这事。

1975年这句“不能吃鸡蛋”,看似琐碎,实则总结了几十年斗争经验:教条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它需要被反复敲打。

鸡蛋不是重点,决策必须建立在调查基础上,才是他的核心主张。

一句话讲到底: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调查,自己去想,自己去决定。



参考资料

重温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学习时报-2025-01-13  

从中国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人民网-2014年06月03日

毛主席同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谈话-马克思列宁主义档案-1975-05-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