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狮城山海》的权力博弈里,程恢最终选择将黄忠信逐出帮派,而不是扶持更具能力的刘振东上位,这一决定看似矛盾,实则暗含深意。表面上看,黄忠信鲁莽冲动,刘振东谋略过人,似乎后者更适合带领山海帮转型。但程恢的考量远不止能力对比,而是涉及帮派存续的根本逻辑——忠诚、可控性,以及未来的权力平衡



刘振东无疑是聪明人,刺杀史蒂文、利用阿七顶罪、用假毒药设局洪颜,每一步都算得精准。但他的聪明带着强烈的自我色彩,程恢早就看透——刘振东对山海帮没有归属感。他真正在乎的,是洪家被山海帮“吞并”的那一半财产。在他眼里,山海帮的壮大不过是借了洪家的势,如今该连本带利拿回来。



这种心态决定了他不可能真心为帮派谋未来。即便他上位,山海帮也可能沦为他的私人工具,甚至被拆解变现。程恢要的不是一个能干的枭雄,而是一个能让帮派长久存续的掌舵者。刘振东的野心太大,心思太冷,一旦掌权,老一辈如程恢、刘福荣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清算。



黄忠信确实不够聪明,甚至有些莽撞。他轻信舅舅刘荣的挑拨,贸然绑架洪颜和刘振东,结果反被当众打脸,威信尽失。但程恢仍然给他机会,原因有三:



1.可控性:黄忠信虽然冲动,但他对程恢的忠诚毋庸置疑。他是程恢的干儿子,多年来鞍前马后,没有二心。程恢可以放心培养他,而不必担心被反噬。



2.可塑性:程恢一直在给他铺路——风云堂的生意、老赵的洋人关系、许大夫的财务团队,都是在弥补他的短板。如果他沉得住气,未必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3.人心向背:山海帮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老一辈更看重情义而非纯粹的利益。刘振东的手段太狠,容易让帮众寒心,而黄忠信的直率反而让部分人觉得可靠。



程恢驱逐黄忠信,看似重罚,实则留了后路。他让老赵带黄忠信去救程南屏,就是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黄忠信能漂亮完成任务,回归帮派顺理成章;如果失败,那程恢也算仁至义尽,帮内无人能再质疑他的决定。



相比之下,刘振东的路已经越走越窄。他太聪明,聪明到让人不敢信任。程恢可以容忍一个能力平庸但忠心的接班人,但绝不会选择一个能力超群却随时可能背叛的枭雄。



程恢的选择,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可控风险”与“不可控天才”的权衡。黄忠信或许会犯错,但不会毁灭山海帮;刘振东可能带帮派走向辉煌,但也可能让它分崩离析。在动荡的南洋,稳定比冒险更重要,忠诚比能力更稀缺。



直到黄忠信被逐出山海帮的那一刻,许多人才真正看懂——程恢不是在选一个最强的帮主,而是在选一个最不会让山海帮消失的帮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