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近日要求制定2025年版国防战略,明确将强化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作为核心目标。根据该战略,美军计划在2026年前于菲律宾苏比克湾建立大型战备仓库,用于储存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以增强其在南海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此,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作出强硬回应,直指美方行为严重威胁地区安全稳定,并警告有关国家不要引狼入室,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一场精心策划的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事演习,因一艘靶舰的意外沉没,演变成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的尴尬事件。这艘名为"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的菲律宾退役护卫舰,原定作为实弹射击演练的靶标,却在演习正式开始前因船体进水而沉没。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的详细报道显示,这起意外事故发生在菲律宾三描礼士省圣安东尼奥以西约30海里的水域。虽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军演尚未正式启动便折损"主角",让美菲双方的军事威信大打折扣。



菲律宾退役舰艇"米格尔·马尔瓦尔"号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军演邀请了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观察员现场观摩,而中国军方也通过海空监控系统全程掌握着演习动态。菲律宾军方原本希望通过这次高调展示武力向中国传递威慑信号,却不料因自身失误反成国际笑柄。台湾媒体进一步披露,就在军演期间,美军B-1B战略轰炸机与两架F-16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在黄岩岛附近空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架歼-16重型战斗机发生对峙。据目击者称,美军战机在短暂接触后迅速撤离,但菲律宾军方却刻意夸大渲染为"长时间缠斗",试图掩盖其在军事行动中的被动局面。

"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的突然沉没绝非偶然事件。美菲联合声明虽然轻描淡写地解释该舰"已超过使用年限",但选择一艘连最基本靶标任务都无法完成的退役舰艇参加重要军演,充分暴露出菲律宾军队装备老化严重、后勤维护混乱的严峻现实。菲律宾海军长期依赖美国淘汰的二手装备,此次事故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的可信度。

据军事专家分析,这艘退役护卫舰的沉没可能存在多重原因:一是舰体年久失修,关键部位腐蚀严重;二是菲律宾海军在改装靶舰过程中操作不当;三是美菲双方在演习准备阶段缺乏有效协调。无论哪种原因,都反映出美菲军事合作中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更讽刺的是,这次军演原本是要模拟"未来与中国可能发生的战事",结果靶舰未战先沉,反而印证了中国国防部此前的警告:美菲军事合作只会将亚太地区推向"火药桶"的危险边缘。



杜特尔特资料图

深入分析此次军演背后的政治动机,不难发现菲律宾国内正面临严峻的政治危机。根据权威民调机构最新数据显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支持率已跌破30%的心理关口,而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却持续攀升至接近60%。这一巨大反差反映出菲律宾民众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

本月12日即将举行的菲律宾中期选举,被视为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政治角力的关键战役。马科斯此前配合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展开调查的政治豪赌并未奏效,反而加速了其民意支持率的滑坡。在这种背景下,马科斯政府选择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明显带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图。台湾媒体的分析指出,马科斯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实质上是为了掩盖其在国内治理上的无能表现。

美方在此次军演中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在靶舰意外沉没后,美军发言人虽然强调"训练目标不会受到影响",但却拒绝透露具体的应变方案。结合B-1B战略轰炸机在与中国战机对峙后迅速撤离的事实,美军的所谓"威慑"行动显得底气不足。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那句警告:"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正在菲律宾国内引发广泛共鸣。菲律宾参议院已有议员公开质疑盲目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符合国家利益。



B-1B战略轰炸机资料图

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国近期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存在明显的战略矛盾。一方面加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却在关键对抗中表现出克制态度。这种矛盾行为反映出美国在维持地区霸权与避免直接冲突之间的两难处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菲军演期间,中国海军在南海进行了实战化演练,展示出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

此次事件对东南亚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新加坡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显示,东盟国家中对美菲军事合作持谨慎态度的成员国比例上升至65%。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近期都表现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态度。泰国更是加快了与中国军事合作的步伐,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与中国举行联合军演。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分裂也因此事件进一步加剧。支持杜特尔特的政治力量指责马科斯政府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军事对抗,而亲美派则坚持要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这种分裂局面使得菲律宾的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给地区稳定带来不确定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