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今年以来,子洲县气温持续偏高,有效降雨明显偏少。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全县累计降水量为36.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约两成。面对此形势,该县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守护群众“粮袋子”。
在抗旱保粮过程中,该县各乡镇、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水利部门加强水源调配,合理安排灌溉用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能够精准分配到各个农田;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抗旱用电需求,及时对电力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灌溉设备正常运转;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保障力度,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同时协调调配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确保农户在抗旱保粮中有充足的物资支持。
目前,全县累计发布灾害预警30次,布设自动监测站5个,发放大豆、玉米等种子197.5吨,组织抢墒播种和覆膜保墒4.5万亩。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子洲县科学谋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成立以县水利局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抗旱专业队伍,加快推进现有水利工程的修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灌溉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在一些缺水严重地区,规划建设小型集雨设施和灌溉管网,尽可能收集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经初步摸排,目前全县有蓄水条件的淤地坝共32座,蓄水量约为140万立方米,为应对旱情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技术指导方面,子洲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当前干旱情况,因地制宜地为农户制定抗旱措施。对于墒情偏差地区,指导农户加强人工保墒增墒,大力推广深松蓄水、探墒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子洲县还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大“四位一体”集雨补灌和软体集雨窖项目建设力度,建设旱作技术示范区9845亩,落实新品种展示基地3个,计划展示新品种不少于20个,开展品比、密度、抗性、宜机化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展示,遴选适合本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和集成技术。
此外,为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专业化、高效化转变,该县购置发放不同动力拖拉机26台、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40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机5台,小型实用农机1488台(套),举办“金牌农机手”技能比武活动,带动培训农机手100余人次,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开展田间巡回检修40余次,农机出勤率保持在95%以上。通过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能在干旱条件下更好地进行土地深耕、保墒等作业,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