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当天,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没有出现在观礼台上,这一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猜测。

有外媒甚至认为这是俄朝关系出现变化的象征。

但实际上,不出席红场阅兵实乃金正恩的智慧考量,而且,尽管人没到场,但金正恩以特殊方式给普京送上了一份“厚礼”





金正恩的“厚礼”

就在阅兵式前一天,朝方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落入日本海,其中最远射程达800公里,并特别说明这是金正恩亲自指导的军事行动。

朝鲜这一举动有着多重考量。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互通。

韩国情报部门早就注意到,朝鲜的导弹和火炮技术正悄悄流向俄罗斯前线。

朝鲜KN-23短程导弹的700公里射程与俄军使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性能高度接近,而后者在乌克兰战场上消耗极大。

此时朝鲜高调试射同类型武器,极可能通过技术共享帮助俄罗斯缓解弹药不足的压力

尤其是今年以来朝方试射的导弹射程全部控制在可打击日韩范围内,这种"精准控距"既能展示军事实力,又不至于引发美国对洲际导弹威胁的过度反应。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国际博弈的平衡。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尚不明朗。朝鲜在此时选择发射短程而非洲际导弹,恰似在钢丝上行走,既向美国释放警告信号,又保持了谈判空间。

韩国军事专家分析指出,金正恩显然在避免过早触及美方底线,又给俄罗斯适时表达一份“忠心”



值得玩味的是,此前金正恩在国内连续三天视察军工企业。

5月4日走访坦克工厂,7日巡视第二经济委员会所属军工厂,8日更亲自指导了远程火炮与导弹系统的联合演练,这在平壤高层日程中实属罕见。

现场照片里频频出现的KN-25火箭炮身影让人联想起去年5月的场景。

当时该型武器试射后便被火速送往俄罗斯战场。

这些迹象表明,朝鲜在加紧筹备对俄军援的同时,也在精心把控武器交付的节奏



金正恩的考量

仔细看金正恩这次的操作,确实充满了智慧。

没去红场阅兵看似不给面子,实则是一招"不落话柄"的高明棋,既避免了直接刺激美日韩神经,又用实实在在的导弹秀给普京送去大礼

这种"人未到礼先至"的做法,就像邻居家办喜事送了份子钱却不赴宴,既保全了情分又省去了麻烦。



首先看对美日韩的考量。

要是金正恩真去了莫斯科,美韩军事同盟百分百要借题发挥。

比如日本可能趁机推进部署反导系统,韩国保守派肯定要大炒"朝俄军事同盟威胁论",美国说不定还要在联合国搞制裁提案。

现在金正恩选择"隐身",只让导弹代替本人亮相,既守住了安全红线,又没给别人抓到把柄的机会

再看送给普京的"厚礼"有多实在。朝鲜试射的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本土,但在俄乌战场正好能替代俄军消耗殆尽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特别是这次试射特意展示的800公里射程,刚好覆盖乌克兰战场大部分战略目标。

俄军工官员私下透露,朝鲜提供的弹药价格只有北约国家的五分之一,简直是"物美价廉"。

对于中国来说,金正恩这番考量其实藏着心思。

朝鲜半岛的稳定直接关系着东北边境安宁,中方最不愿看到半岛局势失控。

金正恩用"远程送礼"替代"高调结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刺激地区局势升级

前阵子中朝边境贸易量突然增长三成,说明平壤也在有意无意地释放稳定信号。

更深层次来看,中俄朝三国的互动越来越有默契。

虽然不搞公开的军事同盟,但在能源、粮食、技术合作上已经形成互补链条

比如俄罗斯的石油通过中国管道转运朝鲜,朝鲜的矿石通过中国港口运往俄罗斯。

这种"你中有我"的协作模式,比白纸黑字的盟约更让西方头疼。



说到底,当今国际局势就像大洗牌,光靠蛮劲不行,得会打巧牌。

金正恩这招"进退有度",既顾全了自家安全,又维持了盟友关系,还顺带巩固了地区稳定格局

中俄朝三方能保持战略定力,在关键问题上相互撑腰,这才是真正让对手害怕的"铁三角"。

现在美国人嘴上喊着制裁,实际上连自家军工都要偷偷买中国零件,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

与其跟风搞对抗,不如扎扎实实把自己的饭碗端稳了,朝鲜放导弹都没耽误春耕,俄罗斯前线打仗还在给老百姓涨退休金,中国工厂照样三班倒赶订单。

这种"你打你的,我干我的"的生存智慧,才是硬道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