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接力帮扶绘就西林乡村振兴新画卷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出征侧记

5月的西林,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在通往西林县帮扶村的蜿蜒小路上,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新任驻村工作队的车辆缓缓驶来。他们带着学校的期望与嘱托,踏上了新的征程。

村口,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热情地挥手致意,他们的笑容如同夏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工作队员们的心房。“欢迎你们,右医的亲人!”岩腊村支书紧紧握住工作队员的手。

这一幕,定格了右医人与西林县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见证着右江民族医学院与西林县岩腊村之间不解的情缘,为这场跨越十三年的校地情缘写下温暖注脚。“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学校和村民们的期望。”驻岩腊村第一书记张家庆坚定地回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与信念。


2025年新任驻村工作队员出征前合影。麻霄汉摄

自2012年开始帮扶西林县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先后选派7批次44人次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31名精准识别队员,组织14个二级党委、130多个党支部、200余名帮扶干部和万千师生在西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上,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战贫穷促振兴,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西林县那佐苗族乡那讪村,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新建的“健康小屋”卫生室干净整洁,医疗设备齐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切的变化,折射出学校构建的立体健康帮扶体系。


西林县那佐苗族乡那讪村卫生室。黄善皓摄

“以前看病难,现在有了这个卫生室,方便多了。”一位正在取药的村民感慨地说。卫生室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更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医疗团队定期来此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右江民族医学院充分发挥党建、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等帮扶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共投入帮扶资金4098.18万元,用于帮扶村水、电、路网建设,村容村貌改造以及乡村卫生建设等,形成了具有右医特色的帮扶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帮扶工作的考核结果连续五年为“好”的等次。

在学校的帮扶下,六个帮扶村的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油茶果圆润饱满、火龙果挂满枝头、砂糖橘鲜美多汁、食用菌营养丰富、农家土鸡口感绝佳……这些特色产业的兴起,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我们村的油茶产业能有今天,多亏了右医的帮扶。”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者么村的油茶种植大户感激地说。学校不仅帮助他们打造了“足者壮”商标品牌,还通过消费帮扶模式,将油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足者壮”山茶油已成为西林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岩腊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黄何华摄

2024年,学校通过消费帮扶平均为6个帮扶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者么村依托“足者壮”山茶油产业,连续两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其中2024年通过校方平台创收13.65万元;岩腊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2万元;那务村集体收入达18.3万元;弄工村集体经济收入14.7万元;新寨村通过食用菌种植和甘蔗产业等特色产业,创下24.54万元新高。

在驻村帮扶中,右江民族医学院与西林县帮扶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队员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他们坐炕头屋角,与村民促膝谈心;他们拉资金技术,助村民增收致富。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我们一定会继续加油干,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新任驻村工作队员们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的身后,是右江民族医学院十三年来深耕厚植的足迹;他们的前方,是西林县乡村振兴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莫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