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大力推动俄乌冲突停火,让普京看到了一丝希望,但现在来看,自从中俄进行关键会面后,普京似乎对美国已不抱有任何期待和幻想。
日前,中俄元首会晤后,可以预测的是,两国未来会在3个方面加深交流与合作。
(中俄元首会晤)
首先,预计双方会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加深协调,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尤其是可能在安全领域深化合作,包括联合军演、反恐及网络安全协作。
其次,经贸与能源合作的深化。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贸易占比超1/3。此次会晤或进一步推动北极开发、绿色能源及数字经济合作。与此同时,本币结算比例有望扩大,减少受西方金融制裁的影响。
最后,人文交流拓展,近几年,“中俄文化年”已举办数百场活动,此次会晤后可能宣布延长文化合作,并扩大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互动。
(俄方代表欢迎中方高层到访)
至于这次会晤,对中俄关系发展的意义,主要有4点。
第一,巩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已形成“元首引领+高层推动+民间支撑”的稳定架构,此次会晤将进一步强化政治互信,特别是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
第二,增强经济互补性,减少外部风险,通过能源、科技和产业链深度合作,降低对西方市场的依赖。例如,中俄本币结算比例已显著提升,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应用。
第三,塑造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典范,中俄在多边机制中的协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去美元化”和“技术自主化”的替代方案,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话语权。
最后,为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在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俄紧密协作有助于平衡单极霸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俄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俄元首会晤,双方共同签署声明,其中强调,两国坚决反对第三国对中俄的敌对态度,反对诋毁中俄合作的言论,未来会加强合作,反对美方对中俄发展进行遏制的举措。
可以看到,这一次,中俄已经把对美国的不满,大大方方公之于众,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此举并不令人意外,但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似乎预示俄方已经对美国彻底失去了幻想。
之所以这样说,不得不提最近一段时间,美俄的关系发展趋势。
近期美俄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态势,既有战术性缓和信号,也有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会谈)
首先必须承认,特朗普上台后,美俄接触增多,特朗普试图通过谈判推动俄乌冲突停火,并派遣亲信史蒂夫·威特科夫秘密访俄,与普京会谈5小时。
不过两国的相关谈判,立场差异也很明显。普京坚持要求乌克兰接受“领土让步”及东欧安全架构调整。但是特朗普则主张“冻结冲突”,以换取停火。
目前来看,普京已经宣布72小时停火,但拒绝延长,借机重组防线并巩固占领区。并且还释放“无条件谈判”信号,实则是要求乌克兰接受现状,并试探美欧分歧。
至于特朗普,则面临支持率危机,不满意度超50%,急需外交突破提振选情,但国内强硬派反对对俄妥协。并且如今的美国国会冻结部分援乌资金,显示对乌援助疲劳,但军火商仍受益。
(普京对和美国接触抱有期待)
因此,以俄乌冲突的角度看,美俄关系近期出现战术性接触,但根本矛盾未变。特朗普的“交易思维”与普京的“战略耐心”碰撞,乌克兰仍是博弈焦点。未来可能维持“低强度冲突+间歇性和谈”模式,这也凸显了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即便是不想对美国退让,但可能也在寻求和美国进一步谈判的可能性。
不过中俄的联合声明内容,则打消了外界的猜测,毕竟如果不谈美俄关于俄乌冲突的接触,美方对俄罗斯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友好态度,所以说,如今也能看到俄罗斯已经不对美方抱有太高的期待,现在能和中方协作起来,共同应对美方的针对策略才是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