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工增雨咋冒出鸡蛋大冰雹?农民车主都遭了殃!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西安干旱了好几个月。
麦田里的麦子二三十厘米高就抽穗,麦穗短得让人发愁。
城里刮风时尘土飞絮乱舞,口罩成了出门必备。
气象局瞅准机会搞人工增雨,5月8号发射48枚火箭弹。本以为能等来酣畅大雨,早上却只下了点零星小雨。
晚上剧情突变,鸡蛋大的冰雹组团砸下来。
地里庄稼被砸得东倒西歪,农民伯伯心疼得直叹气。路边汽车被砸得满是凹痕,车主看着爱车直犯愁。
网友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追问是天灾还是人祸。活了几十年,头回遇到这么夸张的天气阵仗。
西安人现在就盼着,老天爷赶紧来场正经雨。
咱先说说这干旱背景,去冬今春降水少得可怜。
3月下旬全省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4月16日水利厅启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早早就开始行动。5月8号的人工增雨,本是想缓解旱情压压尘。
三轮作业打了48枚火箭弹,还烧了27根焰条。
白天那点小雨根本不解渴,田地都没吸饱水。
晚上对流云突然疯长,预警连着发了好几个。
未央雁塔下起冰雹,有的足有一两厘米大。8级大风呼呼作响,屋顶上响声不断。这麦子正处抽穗灌浆期,遭这一劫收成怕要打折扣。
停在外头的车玻璃碎了不少,车主损失不小。
网上词条迅速冲上热榜,大家争论不休。有人觉得是人工增雨惹的祸,好好的雨咋变冰雹了?气象专家赶紧回应,说冰雹靠强对流和上升气流。
人工增雨只是撒点碘化银,没那么大本事变冰雹。增雨预案里其实写了可能有雷电冰雹,可谁注意到细节?大家一听人工增雨就觉得是好事,没想到有风险。
事后有人抱怨预警太晚,提醒太少让人措手不及。这保险问题也冒出来了,大多保洪水,冰雹赔的不多。
农户受了损失没说法,心里能不堵得慌嘛?其实这种情况不是头一回,别的地方也有类似事。
2013年新疆博州防雹火箭打晚,还是下了冰雹。2023年辽宁吉林没增雨,一样突发冰雹让人无奈。这说明冰雹这事儿难预测,增雨不增雨都有风险。
山东安徽搞增雨时,都会提醒注意冰雹问题。可风险一来,总有人觉得该有人背锅。干旱时大家盼雨心切,总觉得人工增雨能救命。
但这事儿得看天上的云“给不给面子”,云发展太快有隐患。预警发布也得更实在,别整太专业,让老百姓听得懂。
比如直接说“今晚可能下雨下冰雹,车别停外面,麦子盖盖膜”。
其实今年西安搞了11次人工增雨,累计多下4亿吨水。
压了灰尘、蓄了水库,可一次冰雹就让人记住了坏的。这损失到底咋算,农民车主心里都盼着有个说法。现在天气越来越极端,光靠补贴怕是不够。
能不能搞点“冰雹保险”?按雷达气象数据自动赔付。
把风险分摊出去,农户车主也能少点后顾之忧。人工增雨的“度”该咋把握?
咱老百姓心里都盼着有个准数。
天气无常咱得想对策,提前防范比事后发愁强。关注天气号,及时了解预警信息,心里有准备。以上信息供参考,具体以气象部门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