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特朗普这次把“谈判艺术”玩成了行为艺术!
当地时间8日,白宫宣布与英国达成“全面而完整”的贸易协议,结果打开一看——美国对英关税从10%调整为checks notes 10%,唯一变化是给宾利、劳斯莱斯等豪车开了个“VIP通道”。这操作让网友直呼:“这哪是协议,分明是特朗普给英国发的‘好人卡’!”
一、协议内容大起底:改了个寂寞?
1. 汽车关税的魔幻现实
英国每年出口美国的前10万辆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但超过部分仍需缴纳25%。问题是,英国去年对美汽车出口才9.2万辆——这波操作,精准避开了“实质性让步”的雷区。劳斯莱斯、宾利等品牌直接豁免至10%,特朗普还贴心表示:“反正这些车美国也造不出来。”网友神评:“原来协议是给富豪们定制的‘关税优惠券’?”
2. 钢铝与农产品的象征性让步
英国钢铝产品关税被取消,但前提是加入美国主导的“贸易联盟”——这波“先征后返”的操作,被《纽约时报》吐槽为“脱裤子放屁”。
美国牛肉出口配额增加,但需符合“不含激素”标准,而英国本地农民早已拉响警报:“这是拿农业当其他行业的挡箭牌!”
二、专家锐评: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
1. 经济学家的灵魂追问
RSM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直言:“连细节都没敲定的协议,充其量是张‘意向书’。” 英国央行前官员哈斯克尔更犀利:“贸易协议(trade deal)和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的区别,就像‘过家家’和‘结婚’。”
密歇根大学教授沃尔弗斯指出,英国仅占美国贸易总量的3%,这意味着协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约等于往太平洋里滴了一滴墨水”。
2. 美国国内的撕裂声
福特、通用等车企联名抗议:“英国汽车用的美国零部件还不到10%,凭什么比北美产的车关税更低?” 这波操作被业内称为“用美国工人的饭碗换政治作秀”。
华尔街却对协议欢呼雀跃,道琼斯指数当天上涨1.2%——毕竟投资者比特朗普更清楚:“只要能延缓关税战,哪怕是安慰剂也得吞。”
三、英国的无奈与算计
1. 斯塔默的政治赌博
英国“脱欧”后急需政绩巩固执政,斯塔默政府不惜用8亿英镑的数字服务税(主要针对美国科技巨头)换取关税让步。有英国议员吐槽:“这是用未来换现在,用主权换面子。”
英国同时在与欧盟谈判贸易协议,此次对美让步被解读为“双线作战的权宜之计”。《卫报》警告:“若激怒欧盟,英国可能两头落空。”
2. 民众的冷脸与嘲讽
TrumpTradeTrap(特朗普贸易陷阱)登上英国热搜,网友晒出“10%关税”的计算器截图:“建议白宫直接印‘10%’的贴纸,贴在所有进口商品上。”BBC用“框架协议”“缺乏细节”等关键词刷屏,《金融时报》更直言:“这协议唯一的作用,就是证明特朗普还能‘谈成’点什么。”
四、全球影响:蝴蝶翅膀还是灰犀牛?
1. 对中国的警示信号
特朗普在协议中保留10%基准关税,并暗示“这是最低标准”。专家指出,这为后续对华谈判埋下伏笔——“先给英国甜头,再逼中国让步”的套路呼之欲出。
本周末中美将在日内瓦会面,但美方已放风“不期待协议”。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正用“英版协议”测试市场反应,为对华施压积累筹码。
2. 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
多米诺效应初现:印度、日本等国已加速与美谈判,但《经济学人》警告:“特朗普的策略是‘逐个击破’,小国可能被迫接受更苛刻条件。”
关税壁垒的常态化:美国有效关税率已达22%,创百年新高。沃尔弗斯的话扎心了:“即便协议全部兑现,美国仍是高关税国家,贸易战远未结束。”
结语:当协议沦为政治工具
这场“协议”的荒诞性,本质是特朗普的“选举焦虑”与英国的“脱欧困境”碰撞的产物——用象征性让步粉饰政绩,却掩盖不了全球贸易体系的裂痕。正如巴基斯坦《黎明报》的神评:“特朗普的协议不是在促进贸易,而是在给世界经济‘抽血’。”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特朗普的“协议模板”能忽悠到其他国家吗?评论区聊聊
(本文信源标注:白宫5月8日公告、路透社社交媒体审查数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声明、密歇根大学贸易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