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从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打的一场硬仗。这场战争里,我军出了无数英雄,但也有不少将领倒在了胜利前夕。
卢冬生、谢祥军、张元寿、朱瑞和韩联生。他们在战争中牺牲,没能赶上1955年的授衔仪式。如果他们活下来,会拿到啥军衔?
解放战争是抗战胜利后,我军跟国民党军队正面硬刚的一场大战。从1945年日本投降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整整四年,仗打得异常惨烈。我军从东北到华南,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把国民党势力赶出了大陆。
这期间,涌现出无数英勇的将领,但也有很多人没等到胜利那天就牺牲了。咱们今天说的这五位,都是高级将领,他们的死对部队是重大损失,但他们的贡献也为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卢冬生,190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穷苦农民家。早年他给陈赓家放过牛,受陈赓影响走上了革命路。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跟着起义军南征北战。
长征时,他当过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带兵抢渡金沙江,硬仗没少打。抗战后期,他被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42年回国。
1945年,他当上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司令员,负责哈尔滨一带的安全工作。这可是个大军区级的职务,地位不低。
可惜,1945年11月16日,他在哈尔滨街头碰上两个抢劫的苏联士兵,想上前制止,结果被枪杀了,时年37岁。这事挺憋屈,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竟然死得这么意外。但他的资历和职务,放到解放战争后期,绝对是重量级人物。
谢祥军,1914年出生在湖北大悟。1930年他加入红军,次年入党。长征时,他在红四方面军干过师长,抗战时又在新四军当过抗大分校校长,培养了不少干部。
到了1946年,他升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这纵队是个军级单位,打仗冲在前面。他带兵参加过苏中战役,战绩不错。
1946年10月25日,涟水保卫战打得正激烈,他在前线指挥,结果被国民党狙击手一枪撂倒,年仅32岁。他的牺牲让部队损失了一员猛将,但也激起了战友们的斗志,涟水最终守住了。
张元寿,1913年出生在福建永定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他跟着邓子恢闹革命,次年入了共青团,1930年加入红军。长征时,他在中革军委总供给部干审计,管物资分配。
抗战时,他在新四军搞后勤,建过上海到宁波的交通网,保障医药供应。解放战争时,他当上了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主抓后勤保障,干得特别出色。
1947年3月,他在山东张店附近视察战场,想收集国民党丢下的武器,结果碰上敌机空袭,被弹片击中,牺牲时34岁。他的死让华东野战军的后勤工作受了影响,但之前打下的基础帮部队撑过了后面的硬仗。
朱瑞,1905年出生在江苏宿迁。1925年,他去苏联学炮兵技术,1930年回国后在红军干政治工作。抗战时,他开始建八路军的炮兵部队,修了700多门炮,还弄了几十辆坦克和汽车。
1945年,他当了延安炮兵学校代校长,毛主席夸他是“中国炮兵元帅”。1948年,他升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管着大军区的炮兵力量。
同年10月1日,辽沈战役打义县时,他去检查缴获的炮,结果踩了地雷,当场牺牲,43岁。他的死是我军在解放战争里损失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炮兵建设也因此受了不小打击。
韩联生,1907年出生在湖南湘潭。1930年入党,加入红军,擅长修路架桥、搞爆破。长征时,他帮部队过了不少天险。
抗战时,他在新四军工程部队干活,表现突出。到了1948年,他当上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负责攻坚任务,还研究“飞行爆破”技术,想突破敌人的防线。
可惜,12月11日,淮海战役期间,他在试验爆破技术时出了意外,被炸死的碎片击中,41岁就没了。他的牺牲让工程兵部队少了个顶梁柱,但他的思路后来被战友们发扬光大。
1955年,新中国搞了第一次授衔仪式,一共评了1048个将领,包括10个元帅、10个大将、55个上将、175个中将和798个少将。军衔咋评?主要看三点:革命资历、职务高低和战功大小。
参加过长征、抗战、解放战争的,资历老,容易评高。职务上,大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参谋长这种高级岗位,一般是上将或大将。军级干部,像纵队司令员这种,通常拿中将。咱们就根据这些标准,推测这五位将领如果活着,能评上啥军衔。
卢冬生死的时候是松江军区司令员,这可是大军区级别的职务。他从南昌起义打到长征,又去苏联学了军事,资历硬得不行。
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军区的高级将领,像萧克、杨得志,都是上将。卢冬生干的活不比他们差,战功也扎实。要是活到1955年,上将基本是板上钉钉。
谢祥军牺牲前是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纵队是个军级单位。他长征、抗战都参加过,履历不差。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像宋时轮拿了中将,少数像许世友评了上将。谢祥军的职务和贡献,跟中将挺匹配,评不上大将,但中将问题不大。
张元寿是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管后勤,级别算军级或副军级。他从苏区干到解放战争,陈毅和粟裕都夸他后勤搞得好。类似职务的,像李聚奎评了上将,但副参谋长多是中将,比如韩先楚。张元寿的资历和功劳,评中将肯定没问题,上将也有可能,看评委咋掂量了。
朱瑞是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大军区级岗位。他建了我军的炮兵体系,毛主席都点名表扬。东北军区的高级将领,像黄克诚是大将,炮兵司令员李水清后来是中将。朱瑞的贡献太独特,职务又高,上将起步没悬念,要是评功劳突出,大将也不是没戏。
韩联生是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军级干部。他在工程兵领域干得漂亮,长征和抗战也都有份。类似岗位的,像陈士榘拿了上将,但参谋长多是中将,比如张震。韩联生的资历和职务,中将最稳,上将得看运气。
这五位将领的牺牲,虽然没改变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但对部队的局部影响不小。卢冬生死了,东北军区少了个能打的司令,幸好后续纪律管严了,没再出乱子。
谢祥军走了,涟水守军拼了命守阵地,保住了苏中解放区。张元寿没了,华东野战军后勤压力大了,但之前的基础撑住了。
朱瑞牺牲,炮兵建设慢了半拍,可培养的人才后来派上大用场。韩联生一死,工程兵技术差点断了线,幸好战友接着干。
他们的贡献不只是打仗,还激励了部队士气。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名字刻在烈士陵园的碑上,家乡也修了纪念馆。后人提起他们,总会感慨:要是活下来,肯定是大将上将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