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当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来看,国家主要是将985高校定义为综合性大学,将211高校定义为行业特色高校,所以985高校综合实力会比211高校强。
但是经过20余年发展,大量211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除了保持传统强势学科外,又逐渐发展各种新兴学科,综合实力甚至已经能比肩部分985高校。
通过第三方机构排行榜以及教育部历史的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有部分211高校的综合实力确实已经变得很强,但是翻开学校的历史,也会发现这些高校的王牌专业非常冷门。
针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们在报考这些211高校前务必要考虑清楚。毕竟学校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得到的支持有限,这样容易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人才培养也会受影响。
一、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前身为北京钢铁学院,曾经是国家冶金部直属高校。后面随着钢铁行业的逐渐没落,大量钢铁学院和矿业学院开始转型,都纷纷改名为科技大学或者理工大学。
即使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理工类高校,但其优势学科依然集中在传统工科领域。比如其核心优势学科依然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
这些学科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属于北京科技大学的核心学科,师资团队强大,每年科研成果都很丰富,而且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保研率很高。从就业端的角度来看,却并不是很友好。
这些传统工科专业虽然都容易就业,但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薪资较低,并不是高分段的学生最优选。与其花600多分报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冶金类专业,还不如选择中等211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
当然,北京科技大学目前也开设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但并非属于核心优势学科,整体性价比不高。
二、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名为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大同大学以及江南大学等院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为特色的高等院校。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并存的理工类高校,但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最好成绩依然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获评A+,全国并列第一。其他学科都没有达到A等级。
2025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华东理工大学位居全国第44名,综合实力极为强悍。学校还拥有11位两院院士,在化工领域拥有绝对的实力。
如果想要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华东理工大学又是位于上海,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如果想学高新技术类专业,大家报考前就要看清楚。
学校发展的诸多新兴工科专业,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比如计算机和大数据等专业,和“两电一邮”,国防七子等高校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三、江南大学
学校前身是无锡轻工业学院,该校是由当年的南京工学院(现今的东南大学)食品工程系独立发展而成,后面又陆续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成综合性的江南大学。
2025年软科版排行榜和校友会版排行榜,江南大学均是位居全国第51名。第三方机构对于江南大学的评价基本一致,其实力确实已经达到末流985高校水平。
而网传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设计学等三个A+学科,甚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确实非常厉害。
但是从学生专业选择角度来看,以上江南大学三个顶级学科都并不是最优选。无论是食品还是轻工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都很难找到高薪工作岗位。
这些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到粮食生产和储存企业、酿酒企业以及食品、包装、服饰等企业工作。还不如选择江南大学里面的非核心专业,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等。
四、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我国华侨领域唯一的211高校,目前是国家统战部直属高校。学校的主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地理位置还是非常不错,而且属于综合性高校。
从第三方机构排名来看,2025年校友会版排行榜,暨南大学位居全国第44名。软科版高校排行榜,暨南大学位居全国第55名,也是属于顶尖211高校行列。
从学校的专业布局来看,暨南大学的核心优势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和工商管理。其次则是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应用经济学等,相对来说都是以文科类专业为主。
经过张雪峰的普及以后,新闻传播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都已经变得非常冷门,学习的理论知识偏多,没有实用性技能,很容易被取代,所以这些年暨南大学整体分数线也有所下降。
当然,对于文科生而言,暨南大学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还是相当不错。但如果是理科生的话,高分段学生应该要优先选择理工类高校。
以上四所高校在第三方机构排行榜的表现都非常好,还有在教育部的历次学科评估里面,核心优势学科都能位居全国前列,其综合实力确实能比肩985。
但学生们在选择大学以及专业时,肯定不能单看学校的综合实力,而是要看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否符合当前发展需要,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理性选择,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