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5月9日报道,莫斯科时间周五上午10时,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在红场开幕,除了俄军出动了超过9000名官兵和130件各式装备,中国等友好国家也将派出仪仗队参加阅兵。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背景下,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式既彰显大国力量,也向外界宣告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彻底失败。

【中国领衔29国出席阅兵式】

据俄卫星网援引克林姆林宫消息,共有29国领导人出席莫斯科胜利日阅兵,除了中方领衔之外,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巴西总统卢拉、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缅甸总理敏昂莱等都接受了俄方邀请,于近日纷纷抵达莫斯科。此外,印度、南非等国派出高级代表团,和俄罗斯关系密切的朝鲜则派驻俄大使出席阅兵式。



(莫斯科晴空万里)

据报道,参加红场阅兵的除了俄军各军兵种部队外,中国、阿塞拜疆、越南、白俄罗斯等13国也将派出仪仗队。其中已于日前抵达俄罗斯的中国三军仪仗队在莫斯科受到了热烈欢迎,在阅兵彩排时赢得了在场俄罗斯民众的阵阵喝彩。

莫斯科时间5月9日上午,普京在克林姆林宫亲自欢迎到访的各国领导人,随后一同检阅盛大的阅兵仪式。

【西方国家集体抵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体抵制了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这也让这场庆祝世界各国战胜法西斯的盛大庆典蒙上了一层阴影。



(普京等一众各国元首检阅部队)

众所周知,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和苏联站在同一阵线,通过浴血奋战才最终赢得了胜利,一举奠定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然而近年来冷战阴云重新笼罩世界,美西方和中俄等新兴国家的竞争和矛盾愈发突出,出席红场阅兵式的各国元首也呈现出泾渭分明的色彩。

俄方明确表示,只有俄罗斯的友好国家才会收到参加阅兵式的邀请,对于英国、法国、德国、波兰、日本、立陶宛等“不友好国家”,俄方连邀请都没有发出。这也和此前的胜利日阅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0年默克尔前往莫斯科出席胜利日阅兵)

举例来说,2010年的红场阅兵中,除了中国等传统友好国家外,西方多国领导人也应邀出席,包括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波兰代总统科莫罗夫斯基、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虽然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等西方政要因为“日程冲突”等原因未能到场,但当时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显然要融洽得多,旨在庆祝各国战胜法西斯的胜利日阅兵也算名副其实。

【美俄和解遥遥无期】

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尤其是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后,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急转直下,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双方关系更是彻底破裂,美西方对俄发动了数不清的制裁,试图将俄罗斯从国际社会“除名”。



(欧洲国家因俄乌冲突和俄罗斯彻底闹掰)

但俄乌冲突打了3年之后,西方发现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援助乌克兰抗俄,都无法击败俄罗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拒绝追随西方围堵俄罗斯,俄方的国际空间逐渐恢复。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全力推动美俄缓和关系,并试图促成俄乌停火,俄罗斯在国际舞台的存在感进一步加强。

外界普遍认为,普京对于此次胜利日阅兵寄予厚望,希望以此开拓更多的国际空间,实现俄罗斯外交的全面突破。



(特朗普最终未能前往莫斯科)

在俄方的外交努力下,一度有数十个国家同意出席,就连美国方面也态度暧昧,先是传出特朗普准备出席的消息,随后又出现国务卿鲁比奥要访俄的传闻,但是现在来看,美方并未派出高级别代表,这表明美俄之间的关系距离全面和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至于英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更是强烈反对美国对俄罗斯的“和解政策”,坚持要支持乌克兰继续“抗击俄罗斯”。参加胜利日阅兵则被欧洲国家视为替俄罗斯“站台”,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这对西方国家来说绝对是禁区,连想都不要想。

【西方并非铁板一块】

因此,此次应邀出席的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难能可贵了。菲佐硬顶欧洲多国的压力,坚持要前往莫斯科,途中更是遭到了爱沙尼亚等国“关闭领空”的阻挠,尽管如此,菲佐还是坚持访俄,向参与解放斯洛伐克的红军官兵和纳粹受害者致敬。



(武契奇抵达莫斯科)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访俄之旅也是“历尽艰辛”,先是欧洲发出警告,一旦武契奇出席俄阅兵式,塞尔维亚将不会被允许加入欧盟,近日波罗的海三国又通知塞尔维亚,拒绝武契奇专机飞越领空,但是塞尔维亚总理还是“想方设法”飞抵莫斯科。



(菲佐和普京会面)

菲佐和武契奇的出席,对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这两个欧洲国家顶住了西方压力,坚持参加俄罗斯阅兵,这表明欧洲对俄罗斯的封锁大网已经出现了漏洞,这也是美西方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

【新冷战格局逐渐成型】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排除万难”出席俄阅兵式,据报道,有多个国家领导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成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因需要出席纪念前总统的活动,临时取消了前往莫斯科的行程,老挝领导人因感染新冠临时缺席,改派外交部长出席,印度总理莫迪则以印巴危机为理由婉拒普京邀请,甚至连原定出席的印度防长都放了鸽子。



(莫迪以印巴冲突为由拒绝访俄)

有观点认为,印度等国领导人之所以拒绝出席莫斯科阅兵,除了明面上的理由外,也有避免得罪西方国家的意思,毕竟在西方的渲染之下,谁要是出席胜利日阅兵,就形同为俄罗斯“站台”,习惯于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印度,显然不愿意选边站。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今年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实际上也是目前国际局势的真实反映,预示着新冷战格局的逐渐成型,各国用是否出席阅兵式的方式,在世界舞台上站好了各自位置,静静等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