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9日,中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

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有些日子注定被铭记,2006年5月9日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天,第60届联合国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首届47个成员,中国赫然在列,一同入选的还有法国、俄罗斯和英国这3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当时的国际背景波谲云诡,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在人权问题上一直充当 “世界警察”,挥舞着所谓 “人权大棒” 对他国指指点点。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选举中,美国却选择了 “置身事外”,未参与竞选。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它向来习惯在自己主导的规则下评判他国,对于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倘若无法完全掌控,便宁可先作壁上观,伺机而动。

果不其然,此后美国频繁对人权理事会的工作横加指责,一旦决议不符合其霸权需求,就动辄以退出相威胁。这种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行径,与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多年来,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从未停止。在经济领域,贸易战、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手段层出不穷。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妄图打乱中国经济发展节奏,到拜登政府联合盟友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围堵中国,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试图阻碍中国的科技进步。在舆论场,美西方更是炮制各种涉华谣言,污蔑中国的人权状况,在新疆、西藏等问题上颠倒黑白,恶意抹黑。


但中国没有被这些遏制手段吓倒。在人权建设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从脱贫攻坚让数以亿计的人民摆脱贫困,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到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成就向世界证明,人权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更不是政治操弄的工具。

在联合国的舞台上,中国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与日俱增。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在人权理事会中,中国凭借自身的发展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推动将发展权纳入人权范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如今,中国已多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人权领域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信任。回顾 2006 年 5 月 9 日那个重要时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稳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任何遏制与打压都无法阻挡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步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