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于体制内的向往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因为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更因为其优厚的待遇和晋升机制,让普通人也有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可同样都是公务员,有一类公务员的待遇堪称“天选之子”。
他们就是“选调生”,所谓的选调生,也是对名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一个黄金通道,但也只有一些985和部分上流211高校的学生才有这种机会,且要求颇高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但即便如此,选调生也一样备受欢迎,只因为通过选调生途径进入体制内的公务员,是各单位着重培养的优质储备人才,晋升的机会和途径要比直接报考的公务员更有优势,因此,若是孩子考上了名校却没能抓住选调生的机会,那才是真正的错失良机。
江西选调生碰上“万分之一”概率,政审合格仍被刷下,看清了现实
一名江西的女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她不仅报考了选调生的考试,而且还顺利的通过了政审,家世清白、履历优秀的她也顺利通过了政审,只是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起初女同学心情非常郁闷,甚至一度怀疑,这条看似光明的路径上是否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暗礁?可随着顺如的理解她才知道,不是选调生的选拔不公平,而是自己不够幸运,捧上了“万分之一”的概率,才导致自己即使政审合格也被刷下了。
而随着她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她也逐渐看清了现实,原来过了政审也并不意味着稳操胜券。女同学的遭遇让不少怀揣体制内梦想的同学们心头一紧,关于女同学政审过了却被淘汰的问题,也建议每一个名校的大学生提前了解。
这名女同学在得知自己被淘汰后,迫切的想知道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起初女同学认为是自己的成绩排名不够靠前,可老师的话明明白白的告诉她,成绩只是参考,并非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政审的考察情况,以及档案的查阅情况。
而女同学遇到的情况,恰好就是选调生选拔中的“万分之一”概率——差额政审,所谓的差额政审,直白点解释就是说,政审也是考察的一部分,这里的考察不是你合格就能一定上岸的,而是要根据政审情况再择优录用。
言外之意,在完成了面试之后,成绩合格的同学会根据他们的政审表现,综合考虑,有可能是二进一的比例或者其他比例,总之在差额政审的影响下,即便你合格也未必被录用,也就有可能被更优秀的同学挤下去,这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择优录取的必然结果。
选调生的“差额政审”本质是一种选拔机制,需要合理看待
选调生招录虽然被称为"天选公务员",但其门槛之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应聘者除了院校拥有选调生资格外,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成绩要求,最好还有学生干部经历和党员身份,可即便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通过层层选拔的选调生依然会面临一种令人扼腕的情况——差额政审淘汰。
当多位考生在笔试、面试各环节表现相当时,最终的决胜因素往往落在档案内容和个人履历上。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党员身份、学生干部经历、获奖情况等都成为了决定命运的关键砝码。
面对选调生招录中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概率事件,考生能做的只有保持平常心。一次失利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机会,选择合适的岗位和时机再次尝试,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尽管"差额政审"这类做法正在减少,但考生仍需对整个招录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通往公职之路上少走弯路,增加成功的概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