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群众意见反馈坝坝会”在广汉市金鱼镇红安村举行。广汉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纪检派驻三组、属地镇村,以“面对面听民声、实打实解民忧”为主题,通过现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现场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广汉市在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中,探索创新“四民”工作法,真正把项目建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让“粮田”更润“心田”。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发国债)现场验收情况。孔继红供图
创新实施“四民”工作法,问需于民筑田惠民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显著成效,得益于广汉市纪委监委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创新采用“四民”工作法,通过项目信息“示民众”、选址规划“听民声”、工程施工“聚民智”、坝坝座谈“汇民意”,充分尊重和吸纳当地农户的意见和建议。
金鱼镇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耕地面积逾2.7万亩,素有“改革之乡、天府粮仓”的美誉。眼下进入小麦收获时期,站在金鱼镇亭江社区的麦田边,放眼望去,金色的麦苗铺满田野,生机盎然。“以前这里‘旱涝两难’,有了水网闸桥后,改变了万亩良田的命运!”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刘健说。
刘健口中的水网闸桥,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三网”建设的一部分,可为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保障,已经于2024年底陆续竣工。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是2024年刘健的农场粮食年产量达690余吨,创下新高。
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采用“三上三下”工作法不断完善方案编制。首先“一上一下”进行摸底调研与初步设计,通过实地走访和了解群众需求,形成初步实施方案,突出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地力和粮食产能目标。其次“二上二下”进行民意征集与方案优化,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农田规划、灌溉排水、道路设施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然后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最后“三上三下”进行核实完善与方案报批,根据镇村干部及群众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针对性修改,重点优化田块整治、道路布局、灌排系统等关键环节,形成最终版实施方案,由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审核后上报德阳市级部门进行评审。通过“三上三下”工作法,无论是农田的平整、灌溉渠道的设置,还是机耕道路的修建,都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操作便利性。这种反复沟通、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的做法,确保了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良田丰产民声心暖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目前,广汉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9.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扭转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了群众高度认可,纷纷表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前,遇到洪涝灾害,种粮人可笑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小田变大田,道路织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粮食产量得到了保证。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在金鱼镇和连山镇举办“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群众意见反馈坝坝会”,把听民声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把为民好事办实,把惠民实事办好,办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群众意见反馈坝坝会。孔继红供图
“自从高标准农田的沟和路修好之后,机械下田变得方便了,灌水也比之前更节约时间了。”
“通过高标准农田修建,有些不用的小沟拆除之后恢复成了耕地,种田更方便了。”
“我们组还有些路和沟还需要修建,有些田引水还不是太方便。”
坝坝会上,当地群众纷纷畅所欲言,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并梳理这些意见反馈,将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确保项目建设既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又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我们不仅要把农田建设成‘高产田’,更要打造成‘民心田’,广汉市通过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纪委‘嵌入式’监督等多种方式,我们会持续压紧压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建设、管护、群众满意‘高标准’。”广汉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始终以惠民工程为目的,推动农田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如何建立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化解“重建轻管”等难题,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惠民实效,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孔继红、刘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