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十二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暨“国学小名士”研读经典济宁站活动将于5月10日正式开启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培育新人。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关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联合主办,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济宁市委网信办、济宁市关工委、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妇联、济宁市教育局、山东广播电视台青少频道、济宁广播电视台、中共曲阜市委承办的山东省第十二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暨“国学小名士”研读经典济宁站活动将于5月10日上午9:00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以“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 培育新人”为主题,来自全省16市的国学少年们将在曲阜万仞宫墙前共同诵读经典、发出倡议。活动现场,往届“国学小名士”诵读大赛冠军们也将上演飞花令对决,令人期待。作为“国学小名士”研读经典济宁站活动内容之一,来自山东16市的近100组“国学小名士”家庭将沿着孔庙杏坛、鲁壁、诗礼堂、后花园、颜府,展开文化闯关之旅。
山东省第十一届“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总决赛现场
跟随“国学小名士”,一起打卡济宁文化地图
今天,让我们跟随国学小名士的脚步,揭开济宁的另一面——这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更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第二故乡”,是千年文脉与现代创新交融的“活态博物馆”。
跟随圣贤足迹来一场citywalk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500年前,孔子在这里聚徒授业,杏坛讲学,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圣贤足迹,在小名士的引领下,来一场Citywalk。
Citywalk推荐路线
曲阜:一城藏半部《论语》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闻名天下,其丰富的文物珍藏和历史积淀,为我们展现了孔子勤勉于教的一生,成为我们穿越千年,“直面”孔子的“桥梁”。古色古香的建筑,苍劲古朴的松柏,历经岁月的石碑,都在讲述着历史的辉煌。
泗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55岁的孔子率弟子沿泗水周游列国,面对川流不息的泉水,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据《论语注疏》记载,他更在此教授弟子“智者乐水”的修身之道。
随国学小名士们的诵读声凝望碧波——两千年前的智慧与今日的青山绿水,正在此谱写一曲生生不息的文明长歌!
嘉祥:曾子故里 大学书院里寻修身之道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曲阜杏坛讲学时,16岁的少年曾参,正跪坐在杏坛的树荫之下。曾子作为他最年轻的弟子,躬身记录下“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箴言。大学书院,正是曾子著述《大学》、将夫子“仁爱”思想升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原乡。
今天,少年用琅琅书声唤醒《大学》的生命基因!让我们共同见证:曾子在守护的不仅是儒学文化,更是新时代少年顶天立地的精神脊梁!
邹城:孟子故里 续写仁政理想
孟子生于邹城,他在此著成《孟子》七篇,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纲领。雍正皇帝御笔‘守先待后’的牌匾,至今仍矗立在亚圣殿前——这四字正是对他“承孔子、启后世”地位的至高评价。
今天,小名士们在此齐诵《孟子》,让“得道多助”的智慧穿越时空,照亮新时代的文明之路!
孔孟故里之外,感受李白与杜甫的“诗意栖居”
济宁的底蕴,远不止于孔孟。唐代诗坛“双子星”李白与杜甫,曾在此留下长达数十年的足迹与传世诗篇。
任城:诗仙李白的“第二故乡”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离开湖北安陆,携结发妻子许氏和女儿平阳,至太原入鲁,沿汶水而行,迁居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五年后移居鲁郡瑕丘(今济宁市兖州区)。或许他也未曾预料自己会在这座城市生活23年,在他的第二故乡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他的女儿在此长大,儿子在此出生,济宁的山水与市井生活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如今重建的太白楼,仍是瞻仰诗仙风骨的文化地标。
此刻,少年们在这儿对话诗仙,让儒家经典与唐诗风流在此交织出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
兖州:诗圣杜甫在这里和李白相遇
25岁的杜甫为探望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杜闲,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累计停留8年之久。他与李白最后一次相会便是在济宁兖州,两人同游泗水、共饮畅谈,杜甫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情诗句。
听小名士的诵读,感受诗圣笔下“秦碑鲁殿”的历史沧桑正化作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磅礴底气!
济宁,一座被低估的“文化富矿”
从孔孟的哲思到李杜的诗意,从国学小名士的青春演绎到非遗文旅的创意表达,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创新的活力。下一次,当你路过济宁,不妨停下脚步——在太白楼品一盏茶,在南池读一首诗,在尼山看一场无人机点亮星空……你会发现,济宁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何以中国”的故事。当孩子们在孔庙诵读《论语》,他们触摸的不只是竹简上的文字,更是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胎记;当少年们走过鲁壁,他们守护的不只是千年前藏书的砖石,更是文明赓续的使命与担当。
扫码看直播↓
关注我们,解锁更多“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