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又迎来了一波热潮,出游人次创下新高。但在这热闹背后,有个现象特别扎眼——“玩命穷游”。啥叫“玩命穷游”?就是有些游客为了省钱,旅行方式抠到极致,比如睡快餐店、挤政府食堂,甚至住到当地官员家里。这种玩法不仅让游客自己“玩得拼”,也把不少城市资源“薅”得够呛。
先来看看今年五一的旅游大数据。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达到3.1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涨了6.5%。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全国各地景点、城市都挤满了人。旅游消费总额也水涨船高,但有意思的是,不少游客却在住宿和吃饭上“精打细算”,甚至直接奔着免费资源去。这就是“穷游”的核心——花最少的钱,玩最多的地方。
这种穷游不是新鲜事,但今年五一格外突出。社交媒体上,各种省钱攻略铺天盖地,有人晒睡麦当劳的“战绩”,有人炫耀吃政府食堂的便宜套餐,还有人分享住进当地人家里的经历。这些帖子一发,点赞转发无数,更多人跟着学。这种趋势背后,既有游客想省钱的心态,也有社交媒体推波助澜的放大效应。
今年五一,全国好几个城市都成了穷游游客的“主战场”。从香港到重庆荣昌,再到湖北宣恩,还有江苏、陕西、甘肃等地,都多少被这场穷游热潮“薅”了一把。下面就挨个看看这些城市的情况。
香港一直是内地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五一期间更是人满为患。据香港旅游部门统计,假期内地游客达到22.2万人次,同比涨了22%。但香港酒店价格贵得离谱,动辄几百上千一晚,不少游客就打起了快餐店的主意。比如旺角北京道那家麦当劳,五一当晚挤了50多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临时旅社”。游客们占着座位睡觉,行李箱堆满过道,店里服务员忙着清洁都绕不过去。第二天早上人走了,留下一堆垃圾,快餐店的正常营业也被搅得一团糟。
这种现象在香港其他快餐店也有,快餐连锁本来是给人吃饭的地方,结果成了免费旅馆。商家抱怨营业额受影响,员工也累得够呛,但游客却觉得这是“聪明”的省钱招数。
重庆荣昌因为“卤鹅”火遍网络,五一假期吸引了超35万游客。这数字对于一个区来说,太夸张了。当地政府为了服务游客,把区政府食堂对外开放,结果彻底失控。平时这食堂只给800名员工供餐,五一第一天就接待了7000人,第二天直接破1.2万。18块钱的“两荤两素”套餐便宜又实惠,游客排队抢着吃,食堂厨房忙到冒烟,食材消耗快得跟不上。员工累得腰酸背痛,垃圾桶也被一次性餐盒塞满。
荣昌这波操作本来是想给游客方便,结果把自己“薅”得够呛。食堂从服务内部员工的地方,变成了游客的“打卡点”,正常工作秩序全乱了。
湖北宣恩的案例更离谱。假期酒店爆满,四位宜昌来的游客找不到地方住,干脆拨通了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热线。局长王菊芳二话不说,把自家空房腾出来让他们住。消息传开后,其他干部和居民也加入进来,最后30多名游客被安排到不同人家,有的睡阁楼,有的睡客厅。这事儿听着挺温馨,但也给当地人添了不少麻烦,家里突然多出陌生人,生活节奏全被打乱。
宣恩这波是被“薅”得有点猝不及防,居民和干部的善意成了游客的免费资源,隐私和个人空间都受了影响。
除了这几个典型案例,江苏、陕西、甘肃等地也逃不过穷游游客的“魔爪”。江苏扬州政府食堂对外开放,18元套餐引来游客蜂拥而至,食堂里人挤人,服务员忙到喘不过气。陕西西安的机关食堂也一样,游客占满座位,吃完就走,食材消耗快得吓人。甘肃某个县甚至把政府停车场免费开放给游客停车,结果车满为患,管理员忙着指挥交通都喊哑了嗓子。
这些城市多少都被穷游游客“薅”了一把,公共资源被占,正常运营受影响,商家和居民都有点叫苦不迭。
你可能会问,这些游客是真穷到住不起酒店、吃不起饭吗?其实不完全是。很多穷游的人,白天照样打卡景点、买东西,消费一点不含糊,但到了晚上就“抠”起来,睡麦当劳、吃食堂,为啥?核心就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他们觉得住宿和吃饭是“刚需”,能省就省,省下来的钱可以多玩几个地方、多买点东西。
还有个大推手是社交媒体。有人在网上晒自己睡麦当劳的照片,配上“省了几百块,聪明吧”的文字,点赞量蹭蹭涨。有人分享吃政府食堂的经历,说“18块吃饱,还能炫耀”,评论区一片羡慕。这种炫耀心理一传染,更多人跟风,觉得穷游不仅省钱,还能赚面子。香港的游客就很典型,白天逛商场买化妆品,晚上睡快餐店,既省了钱,又有“故事”能讲。
穷游游客是爽了,但城市可没那么好过。这种玩法对城市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快餐店、食堂、停车场,这些地方本来是为市民或员工服务的,结果被游客挤占,正常功能全乱了。香港的麦当劳没法好好营业,服务员忙着收拾垃圾都顾不上卖东西。荣昌的食堂员工加班加点,累得直不起腰。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直接让城市运转压力倍增。
商家首当其冲受影响。快餐店挤满不消费的游客,营业额自然下滑。酒店行业也有意见,本来五一是赚钱的好时候,结果不少人选择免费住宿,生意被抢走。居民这边也不舒服,宣恩的干部和居民本来是好心帮忙,结果家里挤满陌生人,隐私没了,生活也被打乱。
游客多了是好事,但穷游带来的拥挤和脏乱就不那么光彩了。公共场所人满为患,垃圾堆积,其他游客看了可能会觉得体验变差,甚至不想再来。城市想靠旅游赚钱,结果形象先打了折扣,这账算下来不一定划算。
穷游这现象一出来,网上吵翻了天,有人点赞,有人吐槽。支持的人觉得这是游客的智慧,旅行就该自由灵活,能省则省是本事。反对的人则说这是占便宜,公共资源不是给你滥用的,缺了点社会责任感。还有专家跳出来分析,说这其实反映了旅游市场的问题——热门城市资源分配不均,游客多但服务跟不上,才逼得人走极端。
五一假期一结束,城市管理者坐不住了,开始想办法。香港的快餐店加强夜间管理,不让游客占着不走。荣昌的政府食堂调整政策,限制人数和时间。宣恩干脆把这事儿变成机会,推出“民宿体验”项目,把居民的善意变成旅游资源。游客这边也有些人开始反思,觉得老这么拼着省钱,旅行体验其实不咋地,还不如多花点钱住舒服点。
这场穷游热潮让大家都开始琢磨:旅游到底是为了啥?城市觉得光靠低成本吸引人不行,得提高服务质量。游客也明白,省钱是好,但旅行还是得让自己开心,不能光顾着抠。
2025年五一的穷游热潮,香港的麦当劳、荣昌的食堂、宣恩的民宅,都被游客“薅”成了新地标。这事儿听着新鲜,但也挺让人头疼。穷游到底是聪明创新,还是有点越界?不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全盘肯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咋看这事儿?支持穷游还是觉得该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