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你一下:
你的微信里有没有那种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
如果有,请远离!
这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的。
1975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贝格尔跟理查德·卡拉布雷斯,共同提出过一个“不确定性减少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告诉我们:
“人类在社交互动中天然追求‘确定性’,人们会通过主动搜集信息来降低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误差,从而规避潜在风险。”
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使得我们无法通过朋友圈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因此,对他的行为的预测误差会比那些发朋友圈的人更大。
也就导致我们无法规避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所以我们才要远离。
那么,如果我们跟不发朋友圈的人接触,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呢?
我们只有对这个问题,认识得足够深刻,才会意识到有远离的必要。
不发朋友圈的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消耗你的情绪价值
当我们接触一个不发朋友圈的人时,可能会消耗我们的情绪价值。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往往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
是人就会有分享欲,就会想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朋友圈,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
比如:你今天见到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你们一起去吃饭,很开心,随手拍了一张跟朋友的合照;
然后把朋友的脸贴上一张粉色卡通头贴,发朋友圈,并配上文字,“好朋友,就是那种即使许久未见;但是一见面,仍然很亲切。”
一般来说,女孩子会比较喜欢这样发。
当然,除此之外,遇到不高兴的事,也会发朋友圈。
朋友圈让每个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分享欲。
然而,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既然能够抑制住自己的分享欲,由此可见,他(她)是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你跟一个很理性的人去接触,你去给他(她)提供情绪价值,那无异于热脸贴冷屁股。
你更不能指望他(她)能给你提供情绪价值,因为他(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不能说他(她)不会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至少不会轻易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所以,你跟这样的人接触,大概率只会消耗你的情绪价值。
不发朋友圈的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经济利益受损
前面有提到,不发朋友圈的人,往往比较理性。
如果你跟理性的人接触是为了业务上的合作。
按理说这样的人,其实挺适合合作的。
但是,由于他(她)会隐藏自己的信息。
比如:不发任何朋友圈,所以你能确保你对他(她)的行为的预测很准确吗?
根据“不确定性减少理论”,我们对于这类潜在的合作伙伴的行为预测,误差会比较大。
那么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某种潜在风险。
这种潜在风险,最终可能会导致你利益受损。
所以,我们说你接触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轻则消耗情绪价值,重则利益受损。
既然如此,何不远离。
朋友圈一个重要的低成本信息源
或许还是有人会认为,“如果仅从对方不发朋友圈,就判断出要远离,是不是太武断了。”
这样的质疑,我能理解。
但是,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要有信任基础的。
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就是依靠相互之间的信息互换,随着彼此间信息互换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彼此也会越来越信任。
朋友圈,是一个重要的低成本信息源。
说它低成本是因为它会集中反映对方的职业、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等等。
比如:他(她)可能会就最近的热点事件做出评价。
通过他(她)的评价,我们就能看出他(她)的价值观。
另外,我们还能够了解他(她)当前的状态,是比较忙碌,还是比较放松,或者说正处于emo中。
换句话说,你没有哪个渠道,能如此集中立体化地了解一个人。
所以,我们说它是个低成本且重要的信息源。
然而,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我们怎么去了解他(她)呢。
如果不了解对方,信任又从何建立。
这时候,又有人会说,“那些发朋友圈的,也有可能是伪装的啊!”
是有这种情况,这是事实。
这就需要我们去鉴别信息真假了。
总之,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我们无法与他(她)互换信息,也就缺失了信任建立的基础。
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远离得好。
-The End - 作者-而这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