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场印巴冲突,大部分人的关注焦点,仍是发生于7日凌晨的那场短促而激烈的空中交战。但实际上,在更加“朴素”的陆地战场上,双方同样杀得“你来我往”,实可谓是热闹至极。



“卡吉尔冲突”期间的印军炮兵

了解印度陆军炮兵部队的人,大概都对其在1999年的那场“卡吉尔冲突”中的表现不陌生。当时,印度炮兵部队在高海拔地带部署了大量火炮,以极其显著的火力优势支援己方步兵单位,战胜了对面的巴基斯坦军队。印军炮兵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山地组装重炮和维持人力装弹的一幕,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度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然而现在看来,如今的印军炮兵似乎“菜鸡”了不少……



印军炮兵阵地

从印度国内互联网上流出的片段来看,有印军炮兵部队在印巴实控线附近炮击巴基斯坦军队阵地,他们使用的火炮型号为早年间进口自瑞典的FH-77B型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我们知道,FH-77B属于半自行式火炮,拥有辅助动力单元,具备有限的低速移动和自行展开的能力。但从本质上来说,其无法与真正的履带式或轮式自行火炮相媲美,依然是需要车辆牵引移动的牵引式身管火炮。在“卡吉尔冲突”中,FH-77B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故深受印度陆军的喜爱。



印军的FH-77B榴弹炮

不过,仔细观察一下印军炮兵部队的阵地布置,恐怕一些人就会发现一件事:这个炮位之间挨得也太近了吧?基本上,阵地上的各FH-77B榴弹炮炮班,就是以紧密挨在一起的方式摆成了一列横向炮阵地,然后向远处的巴军阵地开火。要知道,这可是炮兵作业中的一项大忌……



这种阵地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

事实上,与我们经常在一些战争类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气势磅礴”的“紧密排成一排的大炮,在指挥员的命令下开展齐射”的场面不同。在真实的战场上,各炮班和各炮位之间,绝不会离得这么近。就以155毫米口径火炮为例,其榴弹或杀破弹的爆炸杀伤半径通常为25米~30米。也就是说,以炮弹落点为中心,半径25米~30米范围内的人员和装备,都会受到炮弹爆炸冲击波或破片的直接杀伤。



实际操作中的各炮位要拉开距离

如果取半径30米这个数字,那就要求相邻的两个炮位之间,至少要保持60米的距离。唯有这样,才能确保1发落入相邻炮位中间的炮弹,不会“一次同时带走两门火炮和炮班人员”,这就是“严格保持各炮位之间的距离”、以及以此为原则设置炮兵阵地的重要性。至于说影视作品中,紧密排成一排并齐射的炮兵阵地,那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才进行的相关安排,实战中绝不能轻易这么做。



实际操作中的各炮位要拉开距离

然而,如今的印度炮兵部队居然还真这么“玩”了,着实有些让人大跌眼镜。难道他们就不担心对面的巴基斯坦炮兵部队的反击,会让自己的炮兵阵地被“一发炮弹直接带走”吗?还是说印军极其自信地认定,“巴基斯坦没有反炮兵雷达,因而无法探明印军炮兵阵地的位置”?抑或是今天的印度炮兵部队的整体素质,已然无法达到26年前“卡吉尔冲突”时期的水平了呢?究竟是心大,还是压根没这方面意识,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